清明养生,清火疏肝
时间:2022-09-18 18: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清明前后,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但依然有倒春寒,天气阴晴不定、忽冷忽热。 中医认为,季节交替之时,正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趁虚侵入身体的时候。这种自然气候下,如何养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生命时报》社、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医名家云讲堂”活动,邀请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王师菡,请她为大家讲讲这个时节的养生知识。 分清寒热,防治感冒 冬去春来,季节交替时感冒频发,临床中,每到换季,感冒的病人就非常多。中医认为养生,感冒的成因是外感病邪,可大致将感冒分为: 许多人感冒后,习惯自行到药店买感冒药吃,但选药不能随意,如果用反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从临床来看,风寒和风热是感冒最常见的类型,用药一热一寒,风寒感冒常用感冒清热颗粒、风热感冒常用桑菊感冒片,需要区分。 但感冒类型划分并不绝对,也有交叉,比如经常加班的年轻人,属于热性体质,阴虚内热易上火,如果外感风寒,易引起寒热夹杂的感冒。 祛火,先辨虚实 春季,人体一身的阳气会随自然界阳气的生长生发来平衡五脏六腑。如果阳气不足,身体就容易发困、精神倦怠,老百姓常将这种症状称为“春困”。如果阳气生发过盛,就会出现上火症状。 现代人的上火问题,多是由于吃得太好、动得太少、捂得太厚、郁得太过导致的。上火分“内火”和“外火”: 诊断上火的标准需要具备1个主症即头面部症状,或2个次症,其中至少1个头面部症状。 主症有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口臭口苦、口舌溃疡、眼红干涩,次症有口角糜烂、眼屎增多、口渴舌痛、鼻干出血、便秘尿黄、心烦暴躁、多食易饥饿、痔疮发作等。以上提到的症状多以实火为主。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常年作息紊乱、熬夜透支、过度脑力工作,导致人体“阴精”损伤,发生虚火,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口干盗汗。 针对实火要清热解毒,日常饮食可选择白萝卜、冬瓜、油菜、菊花、苦丁茶、马齿苋等。 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有泻火作用的中药,比如京制牛黄解毒片。京制牛黄解毒片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泻下通便、祛风止痒之效,为临床常用的清热泻火药,不含雄黄,较为安全。针对虚火则以滋阴清热为主,常用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有枸杞、百合、银耳、莲藕等。 “疏清养”三字诀帮你养肝 清明后,随着气温回升,气候相对干燥,风比较多,容易引发内热而生肝火。如何在这个季节养好肝养生,给大家三点建议: 疏肝 无论何时,都应该放松心情,减轻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在自觉心情急躁、情绪紧张、失眠时喝点玫瑰花茶、合欢花茶,或服用加味逍遥丸等中成药来疏肝解郁。 清肝 如果感觉晨起甚至全天口干口苦、经常生口疮、大便干燥、怕热心烦就是肝火重了,应该清肝。很多苦味儿的菜肴都有清肝火的作用,比如凉拌苦菊、清炒马齿苋、肉丝炒苦瓜等。 养肝 如果经常心慌气短、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甚至夜间盗汗,就是阴虚火旺了,需要养肝滋阴。木耳西芹炒百合、百合山药粥都是很好的养阴扶正食疗方,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知柏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