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网

香烟网>信息发布

顺应天时,调节情志 | 6个要点,让您简单快乐养生

《黄帝内经》中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思想对人体健康长寿有重要影响,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中医学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动态和谐的状态,人的生老病死始终受到外界环境、气候的直接影响。中医养生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顺应天时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之分,气候相应有温、热、凉、寒之变。中医认为,人禀天地之气生养生,四时之法成,讲究天人相应,因此生活在其中的人,就应当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养护和保健方法,才能使自身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养生,取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须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从而达到顺应自然的目的。四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调养

饮食养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为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会伤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衰弱,人体会出现营养失衡、脏腑功能减退,导致正气虚衰,自然难以健康长寿。《黄帝内经》中有许多饮食宜忌的论述。

唐代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他要求饮食不可过饱、温度适中偏温,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做了详细的描写,如要细嚼慢咽、进食之时不可大声讲话、少食用不新鲜的食物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节制性欲

正常的性生活是成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纵欲过度,就会损伤肾精、肾气。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的生长发育有赖于自身肾气、肾精的充实,肾气、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就会强盛。如何保护肾气、肾精不发生过度流失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节制性欲,以防太过,假如纵欲无度,势必会损精折寿,难以健康。

调节情志

《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中医养生实践表明,情志舒畅平和是健康长寿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养生延寿录》中云:“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养性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养生的人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坎坷的人生,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要能够摆脱大喜、大悲、大忧、大怒的不良危害。究竟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呢?

我们的主张是静心。养生求静,就是要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

中国养生文化强调动静结合,“静”的目的是使身心处于思虑平静而且身心和谐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要求自己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

正如孙思邈所说: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吕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活动体,生命也在人体正常的运动和新陈代谢中得以延续。合理适量的运动包括传统的体操、导引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健壮。东汉时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并创立了“五禽戏”,以模拟五种动物(“曰虎、曰鹿、曰熊、曰猿、曰鸟”)的舒缓运动来促进身体的健康,他明确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不可使之极耳。”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可以祛病延年。

人在进入老年期后,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体内的代谢功能下降,更应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利于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尽享天年。

初病调理

人的一生,因为禀赋各异,体质不同,加之病魔无情,身体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受到伤害。因此,应当在发病之初就及时就诊、及时治疗,“既病防变”的理念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More

《一日简易快乐养生法(第2版)》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