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至上、农民利益至上——云南烟叶生产转型升级谋求“烟粮协同”之路
时间:2022-09-27 19: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云南烟区金叶归仓,广大农民喜获丰收。 【编者按】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党中央向全国农民和三农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云南香烟,当晚央视新闻联播重点报道了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工作是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烟粮协同”工作在保护国家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大局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近年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胸怀“国之大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 大理州烟粮协同示范区。 烟田里话丰年,听取笑声一片。2022年9月,烟叶采收基本收尾,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烟粮协同”示范区,田里的烟秆还站着,玉米苗已经在两侧茁壮生长,随着秋风起舞。 一块烟田里,如何既种出好烟、又实现粮食增产?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找到了一条“烟粮协同”发展之路。 重农抓粮,推进“烟粮协同”,是云南烟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智慧、新方法、新作为。烟叶和粮食协调、持续发展,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前进轨道,为“国之大者”创新践行路径,贡献更大力量。 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研究会、朱有勇院士团队等部门深入烟粮协同示范区进行调研采访。 科学引领,共商“烟粮协同”路 为落实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推动烟区产业振兴,云南省局(公司)组织座谈会寻求科学支持,共商烟粮融合发展路径。 2022年3月,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在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举行的座谈会上表示,为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切实推进国务院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省局(公司)发展“烟粮协同”,希望在烟草轮作作物、烟后小春作物筛选和一体发展方面得到支持。 为细化烟粮协同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进烟粮融合生产,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召开会议,组织各地相关单位推进示范区建设尽快落实。 楚雄州永仁县烟叶玉米套种试验田,9月中旬玉米长势良好。 2022年4月,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与红河州、大理州、临沧市、文山州、楚雄州等示范区建设相关单位召开会议,共商烟粮协同具体落实技术方案。省烟草农科院副院长晋艳详细分解烟粮协同相关工作,并对各地落实建设提出要求。各示范区就烟后套种玉米和大豆的区域布局、品种选择、套种模式、套种时间、田间管理、收获方式、茬口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力求烟粮协同推进结合云南烟区实际,产业融合科学赋能、扎实落地。 为烟粮产业科学有效融合,促进烟叶质量和粮食产量稳中向好,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技术支撑和种植制度上下功夫。 大理州农科院副院长赵宗福向记者介绍,烟粮协同示范区配备专业技术团队,随时为烟后玉米生产提供指导,能够为烟田、粮田管理和粮食生产提供科学有效保障。 “传统连作种植降低土壤肥力、传染病虫害等问题突出,严重威胁我国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轮作种植可以将用地、养地结合,均衡土壤养分、增强施肥效果和减少土传病害。”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刘雅婷说,“烟田轮作,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稳产高产、年年丰收的农民美好愿景。” 云南烟粮协同发展选择烟后套种作物,不仅能够实现用地、养地,而且可以使套种作物生育期提前30天以上,避开元旦前后低温,促使其提前成熟和收获,提高烟田利用效率,在烤烟收入的基础上,为烟农多增加一季收益。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贯彻粮食安全战略,担当大任,积极作为,凝聚专业团队科学力量,推进烟粮协同3万亩示范区建设,落实烟后套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高质量发展烟叶的同时,提高粮食产量,在烟田里走出一条“端住饭碗”的路。 调研组深入烟粮协同示范区了解情况,云南农大烟草学院院长刘雅婷(左三),大理州农科院副院长赵宗福(右三)查看正在采收的烟株。 技术支撑,烟粮生产有保障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胸怀“国之大者”,把关乎人民幸福的粮食安全大事落实到烟田。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尤辉介绍:“中国烟草总公司对云南烟粮协同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围绕‘粮+烟+经+饲’规划布局,探索烟后玉米套种模式,通过典型引导,带动当地烟粮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茬玉米接一茬烟”,在大理州巍山县示范区的烟田里,烟墒两侧的玉米铆足了劲拔节生长。 目前,示范区烟后套种玉米计划全面落实,全省建设烤烟套种玉米示范区共3.6万亩,其中大理州巍山县1万亩、红河州0.5万亩、文山州1万亩、临沧市1.0万亩、楚雄州永仁县0.1万亩。7月下旬到8月上旬,各示范区分别进行了玉米播种,“现在烟后玉米大部分处于小喇叭口期,长势良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管理处处长邓云龙介绍。 谈到烟后套种是否会影响烟叶采收时,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博士、“烟粮协同”项目骨干年夫照说:“这是我们烟叶生产最关心的问题。”为了避免套种作物对烟叶成熟的不利影响,云南农大烟草学院和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首先筛选出能够和烟叶生产协调的作物,包括玉米、冬萝卜、秋大豆、蚕豆等。其次是配套相应的生产技术,重点考虑套种作物的移栽时期、移栽方式、施肥时期,如玉米的套种,要求不能影响烟叶采摘时的田间通行,要求在烟叶采收结束后再施玉米肥,不影响烟叶的成熟落黄。 9月,由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家调研组分赴大理州、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临沧市五个“烟粮协同”示范区检查工作推进情况。 “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指导我们,看到哪块烟田有问题,就当面指导了。”“烟粮协同”示范区巍山县庙街镇的烟农老朱说,烟农还有一个专门的技术指导群,有问题可以直接在里面提问交流。 “烟粮协同”,不仅要烟叶质量好,也要粮食产量高,这离不开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指导和技术保障。技术团队把技术指导贯穿品种规划、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和采收把控等各个环节,只要有烟农不懂的地方,技术团队就能及时提供帮助。在玉米种植前也进行相应技术培训,帮助烟农科学栽种,保障出苗率。 烟后套种玉米品种选择因地制宜,以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和籽粒玉米为主;玉米播种实施科学高效的方法,不影响上部烟叶成熟,给烟叶采收留足空间;田间管理进行烟粮统筹,烟墒上残存的肥料可以作为套种玉米在幼苗阶段所需要的基肥,烟叶生产的滴灌设施可以为后期玉米抗旱进行节水浇灌;采收把控规定具体玉米品种成熟特征,保证玉米及时采收上市。 全方位科学把控、各环节技术指导,云南“烟粮协同”示范区建设让第一次尝试新型种植制度的烟农放心,也为烟粮融合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产业融合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烟要种得好,粮也要种好。 烟农增收,乡村产业齐绽放 省委省政府指出,云南要“做好烟农增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产业扶持和重点帮扶力度,促进烟叶种植与粮经作物互促发展,全方位增加烟农收入”。 云南省有烟农48.5万户,涉及人口约194万人,覆盖了近10%的农村人口。烟草作为云南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烟粮协同、烟粮轮作,既可以稳定农民经济收入,又可以发挥烟叶产业的经济优势,带动粮食作物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带动农村多元产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产增收。 杨汝仙是大理州巍山县庙街镇的一名烟农云南香烟,和丈夫已经种烟20多年,今年种了31亩烤烟。 巍山县的“烟粮协同”烟后套种玉米项目,她也积极参与进来。“刚开始还是有点担心,种得多,怕种子被老鼠和虫吃掉,出苗不好,我的烟也还没有收,很怕受影响。”杨汝仙坦承起初对烟后套种玉米的担忧,但是通过烟草公司和政府的宣传介绍,“我们就放心大胆去干了”。 杨汝仙家今年的烟叶都已经采收完成,最后一轮烟叶还在烘烤,她说,“今年的烟叶很好”。目前她家31亩烟田都套种上了玉米,家里还养了17头牛,这些玉米一部分可以作牛饲料,另一部分可以出售,这将大大增加她家今年的收入。 杨汝仙家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烟粮协同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云南烟区金叶归仓,广大农民喜获丰收。 烟粮协同不仅是主要粮食作物和烤烟的协同,还包括与经济作物(比如油菜、滇红花等)、饲草(比如青贮玉米、牧草、绿肥等)之间的协同。“粮+烟+经+饲”农业产业模式根据各地生产模式、气候条件、社会条件等综合进行协同,充分增加土壤的复种指数,提高农民收入。如红河州开远市在烟后套种青储玉米和鲜食玉米,大理州南涧县在烟后套种滇红花,昆明市寻甸县在烟后套种青稞…… “粮+烟+经+饲”多元产业的融合,在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上主要考虑茬口矛盾问题,有些作物生育期较长,会影响后季烤烟的移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烟草烟科院烟粮协同课题组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合作,在不同的生态区筛选生育期短、效益优的作物种类和品种,科学推进各烟区烟粮协同,有效带动烟区多元产业发展。 烟粮协同、以烟促粮,带动云南烟区产业多元发展,为振兴乡村贡献烟草力量,在不断构建“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长效机制的过程中,保障烟叶高质量生产,增加粮食作物产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大业。 楚雄州永仁县烟叶玉米套种试验田,9月中旬玉米长势良好。 未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不断推进烟叶生产相关实用技术、先进管理模式移植嫁接到粮食作物生产上,探索实践烟、粮、畜循环发展模式,全方位推动“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烟粮轮作、一体发展”,把全省1500万亩基本烟田建设成优质烟田、优质粮田,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始终将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牢记于心,笃之于行。保障粮食安全,云南烟叶产业发展烟后套种、烟粮协同,以烟粮协同推进核心烟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科学技术保障烟田粮食作物管理,以烟促粮,带动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