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中国烟叶的战略基石
时间:2022-10-23 18:06 来源:香烟网 作者:佚名 点击:次
烟草在线摘自东方烟草网近年来,随着行业“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的实施,烟叶原料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优质烟叶的生产供应,特别是进口烟叶供应不足已影响到国内名优卷烟的生产和品牌扩张。业内资深专家指出,烟叶是事关行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其特殊属性决定了中国烟草未来不能依靠进口烟叶来保持行业的持续发展。面对严峻形势,2004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审时度势,站在烟叶战略安全的高度作出重要决策,在国内适宜烟叶产区启动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 “我国烟叶原料可以部分进口,但不可能依赖进口。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满足我国原料的需要。”2003年6月,在全国烟叶收购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局局长姜成康强调“我国卷烟工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我们本国原料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我们自己烟叶质量水平提高的基础上”。2004年1月,国家局、总公司决定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福建、广东、湖北、安徽8个省19个生态条件较好的县(市)开展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卷烟工业企业承担工业验证任务中国进口优质烟叶,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郑州烟草研究院等11个科研单位承担技术研发和技术指导工作,正式拉开了烟草行业开展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工作的序幕。近3年来,在国家局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工业企业、烟叶产区和科研院所三方协同互动、紧密配合,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替代津巴布韦烟叶为主的产业链,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烟叶开辟了一条新路。 增强中国烟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 自1998年以来,全国烟叶生产连续9年保持平稳发展,烟叶总量保障了卷烟工业生产的需要,但烟叶生产供应区域矛盾和烟叶等级结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随着名优卷烟品牌扩张步伐加快,这些矛盾有所加剧。国家局考虑到卷烟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品牌的扩张,连续几年加大了进口烟叶的采购量。 2001年全国共采购进口烟叶4.3万余吨,其中津巴布韦烟叶2.5万余吨;2002年共采购进口烟叶5.1万余吨,其中津巴布韦烟叶2万吨,巴西1.5万吨;2003年共采购进口烟叶4.5万余吨,其中津巴布韦烟叶2.1万吨,巴西1.7万吨;2004年共采购进口烟叶6.8万余吨,其中津巴布韦烟叶1.8万吨,巴西烟叶3.8万吨;2005年进口了8万吨烟叶,其中津巴布韦烟叶1.56万吨,巴西烟叶4.9万吨。5年间,进口烟叶数量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保障名优卷烟品牌的生产和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一些卷烟工业企业对进口烟叶的依赖也进一步加深。 因津巴布韦烟叶独特的香气特征和良好的配伍性,行业不少成熟品牌、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品牌,大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津巴布韦烟叶。但由于种种原因,2004年津巴布韦烟叶产量由过去的20万吨左右下滑到7万吨,在多方努力下,中国烟草仅仅采购了1.8万余吨,而每吨均价达到了5600美元,为历年最高水平。如果以2005年测算中国进口优质烟叶,进口烟叶的平均成本为5000美元/吨左右,加上关税和各个环节的费用,总成本大约50亿元人民币。当年全国生产烟叶约200万吨,商业企业卖给工业企业的总价值大概是4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进口烟叶数量虽然只有国内烟叶产量的约1/25,但价值却相当于国内烟叶价值的1/8,价格相当于国内烟叶价格的2~3倍。如果原料成本,特别是进口烟叶的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烟草的竞争力势必会受到影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烟叶市场适合中国卷烟需要的烟叶数量非常有限,从烟叶供应的安全性与成本进行综合评估,进口烟叶的使用量不可能无限地放大,中国卷烟工业企业决不能过度依赖进口烟叶,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国家局副局长何泽华分别在2004年、2005年“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刻认识烟叶在行业平稳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要从烟叶供应的安全性上来认识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工作。烟叶作为卷烟生产原料,不能全靠进口。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工作的开展,其意义不仅在于减少使用进口烟叶,还在于用好进口烟叶,种植好国内烟叶。要通过研究国外烟叶生产情况,带动整个烟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凝聚行业技术力量,发挥替代、带动和探索三个方面的作用,促进烟叶和卷烟生产水平的提高,这是开展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工作的根本所在。 因此,在努力扩大进口烟叶数量的同时,走国内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的道路便成为必然选择。国家局、总公司从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国内选择具备一定生态优势、有较好生产技术条件的产区启动了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其目的就是要搭建一个工商研三方协同解决优质主料烟原料供应的平台,支撑名优品牌的扩张。 站在中国烟草发展战略的高度,我们发现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的实施,已不仅仅是解决进口烟叶原料短缺的一项应急之举,更是增强中国烟叶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三方携手 成效初显 烟叶种植、收购、调拨、复烤加工和工业利用是烟叶生产的完整价值链,作为肩负行业重要使命的一项探索性工作,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需要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科研院所三方的紧密配合、良好互动。因此,在项目启动之初,国家局、总公司即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科研院所的职能进行了明确定位:工业企业主要发挥主导作用,对烟叶质量提出标准性的要求,引导烟叶生产的方向。商业企业主要发挥主体作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生产技术改进、管理水平提升、人力资源的配备上。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主要发挥主力作用,为工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与指导。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参与了“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与工业验证”项目在四川凉山会东点和云南文山州文山点的工作。在项目运行中他们体会到,烟叶原料的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工业企业作为主导,要告诉产区需要什么样的烟叶,还要为产区提供生产所需优质烟叶的方法。上烟集团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7个原料研究室,其职责就是把工业企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措施,促进产区按照技术措施进行生产,从而搭建了一条“工业企业——原料研究室——烟叶产区”三方之间的技术快速通道。 比如,成熟采收和烘烤是影响烟叶质量和烟叶可用性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上烟集团就依托原料研究室,以“烟叶原料质量体系”为中心,以改进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提高香气值为重点,开展不同烟区烟叶成熟度和烘烤工艺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从而确定上烟集团烟叶示范基地的最佳成熟采收和烘烤工艺模式,并逐步在凉山和文山烟叶基地进行了推广应用。如今项目试验设计的烟叶已进入到集团技术中心,烟叶样品将得到等级和结构、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香气成分、感官评吸等全方位“技术体检”,“会诊”得出的结果既为每个产地、每个烟叶部位达到最佳的成熟采收和烘烤工艺找到了改进方法,同时也为制定更加规范标准的烟叶成熟度要求和使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不仅为烟叶产区项目示范点明确了质量的主攻方向,也使得替代进口烟叶质量更上一层楼,可谓一举两得。 生态环境、品种、技术措施是左右烟叶质量的三个关键环节。为此,云南省保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技术依托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烟草工程中心对示范区进行实地考察,选定了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光照条件、降水特点、土壤等生态条件与津巴布韦优质烟叶产区环境最为接近的5个乡镇,这些乡镇都属烤烟种植最适宜地区。 优越的生态环境,使保山市烟草公司实施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他们丝毫不敢懈怠,而是以此为契机,结合全市烤烟生产实用技术和成功经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先进的生产技术方案和管理体系,并将项目区烤烟生产综合标准规范为《保山烤烟种植综合标准》,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并作为云南省地方标准指导保山市烤烟生产,极大提升了全市烤烟生产技术水平与烟叶质量。对口烟厂的工业验证表明,保山烟叶的外观及感观质量均接近于津巴布韦烟叶,多家卷烟厂对保山烟叶较好的清香型风格特点、配伍性强、香气量足、香气质好、地方性杂气明显降低等特点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保山烟叶已成为高档卷烟叶组配方中的一员“干将”。 以上所述,仅仅是工商研三方开展广泛合作的几个剪影。3年间,各烟叶主产区与卷烟工业企业和技术依托单位的沟通交流从未间断,工商研都派出专人在生产和加工季节驻点,及时跟进给予指导。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基地教授杨铁钊、刘卫群和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邱妙文就经常深入到广东南雄示范点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3年共举办45期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3年的努力,项目成效正初步显现出来。2006年12月13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试产评吸研讨会上,18位国家卷烟评吸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对16家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的44个卷烟样品(部分替代试验卷烟中试样品27个,对照卷烟中试样品17个)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在27个部分替代试验卷烟试样品中,16个卷烟中的试样品的风格特征与对照卷烟中试样品接近。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烟叶风格特征比较突出,在卷烟配方中的使用价值得到有效提高,个别项目产区表现出了与津巴布韦烟叶类似的香气风格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烟叶的“大试验田”,纳入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的十几万亩烟田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