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有何价值?
时间:2022-10-25 22:11 来源:香烟网 作者:佚名 点击:次
每逢佳节外出做客之时,各家主人都会递上香烟、茶以及小吃,吃放之时也将酒水送上桌。表示他们的慷慨、礼貌和文雅,这也是宾主相见的标配。 以茶与酒待客的传统由来已久,它们是由华夏先祖的智慧果实,在李白大声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时,茶与酒就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香烟则是舶来品,它在中国的历史较短。 在1492年,新航路开辟之后,烟草便随着欧洲人的脚步来到中国,‘娘家’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虽然紧邻太平洋,但却是全球最干旱的地方之一,这恰恰符合烟草的‘口味’,它与水稻的脾气恰恰相反。 500年前,烟草跨越太平洋,向中国飞奔而来,华夏儿女敞开怀抱拥抱它;500余年后的现在,烟草早已成为了3.15亿人的必需品,烟草税也成为最大的税收来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烟草在不同时代,带给中国的,是不同的味道,也赋予自身不同的价值。 (一) 在《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这样写到: 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观窍。” 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开盒扇,里面有西方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晴雯只顾看画,宝玉道:“嗅些,走了气不就好了。” 晴雯所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之气袭来,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 贾宝玉用鼻烟来治晴雯的感冒,真可谓是‘不走寻常路,艺高人胆大’。但却符合中医理论。 曹雪芹是中医出身,他深知感冒是受了风寒。烟草气温而味辛,是一种向上和向外升发,具有微热性的草药,属纯阳药物。通过口腔和喉咙吸入烟气,能够使温热阳气通过全身,温暖五大脏器。阳气上行能温心脾,下行能温肝脾肾。五脏皆暖,寒气尽除,则风寒去矣。 由于烟草的这种特殊技能,北方人为其点赞无数。 毛主席在《沁园春 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烟草,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在北国山河中,人们会用人参激发阳性活力,还能增强元气。同时封闭皮肤间隙和毛孔,抵御风邪之气。这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多有记载。但人参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卖,于是退而求其次,用烟草来代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最苦的还是戍边将士,明清时期的守边将士在北纬40度左右,冬天十分寒冷,在没有暖气的年代,聚集在一起吸烟,也会是一个不错的爱好(打仗的时候还是不好这样的好)。驱寒之时也能消除无聊,或许和老乡在一起还能打消一些思乡之情,也是不错的。 此时的烟草就是‘驱寒破寂’的‘天香’。 如此看来,烟草更加适用于北方人,但是烟草对南方人来说也是‘值得拥有的’。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之时,就遇到过瘴气。由于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区,较北方湿热,外加腐烂的动植物遗体无法及时处理,而产生了大量的毒气。那时的人们对瘴气还是‘无可奈何’的,只能选择瘴气少发的季节行军。 但在烟草传进来之后,人们逐渐发现它具有预防和治疗瘴气的退热功效。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吸烟的士兵进入充满瘴气的云南境内,却没有染上任何疾病,犹如开挂一般。 然而,瘴气易躲,疟疾难防。 至今,疟疾也在很多地方肆虐。2015年,屠呦呦院士也因为在青蒿素上的研究,帮助数百万人摆脱了疟疾的困扰,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没有青蒿素的明清时期,人们便用烟草之气来驱散蚊子,防止被叮咬,也降低感染疟疾的概率,虽然只能聊以自慰,但家长们还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康熙皇帝在幼时就被奶妈手把手的教习抽烟。作为‘皇二代’,所食烟草绝对是上佳的。并且烟瘾还不小,每日长烟杆不离手(《康熙王朝》不需要这么写实)。但是有一次在批阅奏章之时,烟灰掉在奏章上,差点酿成火灾。奏章一旦延误,事关国计民生的许多大事不能及时处理,不利于国家稳定,百姓的安居乐业。这要是发生在攻打台湾的关键时刻,延误半个月,那台湾还能回归祖国的怀抱吗? 并且,紫禁城中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稍有不慎,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但是自己的烟瘾还很大,可如果自己不戒掉,还能够下禁烟令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因此他下令在紫禁城中禁止吸烟。 因为开始之时抽烟不加节制,康熙皇帝常常感到胸闷咳嗽,也是他想要戒烟的原因之一。长期吸入的烟气直接进入脾胃,通过五行循环,便会损害肺腔,以致其他药物都无法发挥作用。它就像酒或者任何烈性的可摄入物一样,过度吸入都是有害的,而且打破了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危及生命。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吸烟已经由爱好变为恶习。虽然吸烟有害健康,但在19世纪之前,主流观点还是认为烟草是具有‘正能量’的。 在1794年的马戛尔尼访华期间,曾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 孩子们一到他们能够手执烟筒之时,就由父母来教他们吸烟;吸烟早已成为了一种消遣性的习惯,足以防止各种传染病的侵袭。 按照现在的标准,满大街都是叼着烟的‘熊孩子’。 只是,他们也不想这样,在医疗、交通条件都较为落后的年代,只好‘出此下策’。吸取烟气,可以杀死孩子肚子里过多的寄生虫,让童年活的更加舒服一些,可以多多的让孩子感受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在收获的田野上’、‘冬天里的第一场雪’、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抽烟呢?没有道理啊。 或许,只有中国的家长们是真正为孩子的未来考虑的。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儿童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家长不会将孩子视作家里的珍宝,因为孩子活过十岁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没有疫苗这层厚厚的‘防火墙’,很多传染病就会直接‘攻占’孩子的身体,比如天花、流感、百白破、小儿麻痹症。家长对此毫无办法,只能任由孩子自生自灭。看到孩子奄奄一息的时候,就会直接将孩子抛弃,因为孩子可能染上了传染病,如果他在家里,可能会感染其他家庭成员。 所以,以前在农村都给孩子起名叫做‘狗剩子’、‘狗蛋’,这样草率的名字,也是希望孩子可以在‘零压力’环境中成长,即使是吃狗剩下的食物,也可以长大。 (二) 当孩子逐渐长大,烟草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抵抗疾病,还要用来进行社交活动。 在明清时期的社交生活中,社会上层和下层也会使用烟草。 ‘醉人无籍酒,款客未输茶’。在款待客人之时,烟草丝毫不输于酒和茶,它的致醉性及其在接待客人时的实用性,使之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物品,饱受赞誉。 在男权社会的上层烟草,人们会用鼻烟或者水烟,作为打破社交藩篱,拉近彼此距离的利器。在整个十八世纪,欧洲统治者都会将上好的鼻烟壶赠送给康雍乾三位皇帝,这体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世界主义’,鼻烟壶也是‘当时伟大的政治礼物’。 送出去的鼻烟壶,换来的是贸易机会。中国作为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制造业中心,如果不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基本上是自取灭亡。其中最为积极的还是葡萄牙,同时,质量最好、口碑最佳的鼻烟也来自葡萄牙。葡萄牙在澳门做生意(而不是殖民澳门,它被明朝海军打的心服口服,只能将澳门作为贸易之地),但需要征得明清政府的同意,才可以继续利用澳门来与世界各国做生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这些上层社会的人,独自一人处在静谧的空间中,也会抽烟。尤其是在文人的书房中,笔筒、砚台、书籍和精美卷轴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而长烟管和烟袋就放在它们旁边。 他们大多不喜欢劣质烟草的苦涩,于是在烟草中加入了灵猫香、麝香和丁香;用蔗糖、橙花和茉莉花增加甜味。每当他们优雅的吸烟之时,都会有一股甜香之气铺面而来,不禁让人沉醉,也更让灵感袭来,毕竟‘1%的灵感才能引领99%的汗水’。 烟草慰藉了从竞争激烈的官场暂时脱身的士大夫,同时也是女子的精神食粮。 曾经有一位无名女诗人,独自在家等待外出未归的丈夫,在梳妆台前无聊的拿出长烟袋来吸烟,当她看到狭窄的屋子,便写到:这个长烟袋,妆台摆不开。伸时窗纸破,钩进月光来。 简直就是明清版的‘李清照’,吸烟虽然会让她们创造文学佳作,但是女子吸烟也会遭受很大的批评。 在儒家伦理之中,勤俭节约是女子的美德。吸烟容易上瘾,大量吸烟的妇女可能被谴责为在追求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家庭的稳固。毕竟组建家庭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照顾孩子,就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孩子是大头,说明孩子才是家庭的中心,是家庭稳固的根基所在;而爸爸经常外出工作,绝非一家之中心,所以是‘小头’;围裙妈妈操持家里大大小小的是事务。妇女就该是如围裙妈妈一样,家庭才是她活动的中心,而不是每天对着用抽烟来打发时间,这样的女子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 (三) 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儒家伦理被西方文化摧残的很是严重。 受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女性也逐渐‘觉醒’。 就在进入20世纪的第一年,慈禧太后就宣布取消缠足,女性重新获得了行动的自由(这个过程是缓慢的,直到三十年代才在农村完全结束)。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女性进入公共生活赋予了正当性。 尤其是在上海,中国最繁华的都市,年轻、时髦的女性自由的走在大街上,尽情的购物、喝咖啡、聊天,同时‘贪婪’的享受着无数‘花花公子’的目光。更加潇洒的是,他们也会在闲暇之余,点着一根香烟,放在唇边,借此消遣悠然时光。 年轻而任性,迷人又美妙。 在她们的香烟盒子上,也是一位美丽女子在吸烟。 西方文明尊崇自由,女性在大街上抽烟,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大家感觉自由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也没有多少人反对。 可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外交的失败,点燃了五四运动,大大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爱国心。对于那种‘弱国无外交’的悲惨境地,四万万同胞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反帝反封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因此对于那些不爱国,只顾个体自由的行为,是被鄙视的。 并且,此时女性自由还在蓬勃发展中。 青楼女子也有胆量到处走动,公开吸烟;农村中的很多女子在自家门前吸烟,来证明她的解放;最过分的是,有的母亲,在哺乳期之时就抽烟,孩子是在‘云里雾里’长大的,受此‘熏陶’,孩子在长大不久后也学会了吸烟。 这些表现都是‘散漫的个人主义’,没有联合起来为中国做一些善事,若是任由她们发展下去,这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没有丝毫帮助,不能使祖国变得富强,中国还是任外族欺凌,任人宰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昔日割地赔款的事情还会发生。她们所崇尚的自由,都是个人自由,虽然‘处江湖之远’,但却丝毫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并且,这还会诱导年轻人染上烟瘾,从而不能自拔。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若是任其自由的发展下去,少年如此颓废,则国将不存。少年都无斗志,则中国将永无翻身之可能。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我们必须起来!起来!!起来!!! 爱国之心被全面点燃,全社会就达成了共识,禁止女子与青少年在公共场合吸烟,以此为由头开始召回他们的斗志。最大的推动者就是蒋介石。 在1934年由他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他认为,一个人当众吸烟,不仅会被看做‘不清洁,不整齐’,这就和随地吐痰和随地小便一样,显得中国人很没有素质,这或许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同时也直接破坏了政府的民族复兴事业。甚至专门组织士兵或者学生在街上巡逻,专门‘消灭’在公共场合的烟民,尤其是女子和青少年。 委员长的这些做法,也是好意,只是治标不治本。况且,他的统治范围只是局限在东南沿海,无法深入到内陆,尤其是广大农村,那里有占据总人口85%的农民。 在西方思想未进入乡土社会之前,农民多抽旱烟,旱烟劲头足,可以抽很长时间,并且抽烟是代表了闲适。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程颢的闲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适。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这是关汉卿的闲适。 各有各的闲适,但是在农村,农民没有富人的奢华,但当他们抽旱烟之时,也会像富人抽鼻烟时那样怡然自得。 农民的长烟杆则没有诸多讲究,农民也没有定期清理烟袋的习惯。长烟杆虽然是个人财产,但经常被集体分享。此时的农民,几乎每人都有一个长烟杆。 春天,在田间地头,看着西方的落日,染红了天边的晚霞,此时坐下来,抽一袋烟,能缓解一整天的疲劳。 夏天,在树荫下,听着知了声,举着长烟杆与他人欢笑。时常与他人交换烟袋来抽,此时的他们,心中早已没有了烦恼。 秋天,在田里收割粮食之时,也时不时的来上一袋。手掌上虽然覆上了老茧,但眼中写满了收获,烟气中也透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在暖暖的阳光下,吞云吐雾。与身旁的人闲聊着家长里短,也时不时的交换烟袋来抽。牙齿被被烟草染黄了,皱纹又加深了一道,白发多添了许多,但笑声依旧不断的在乡间小路上飘荡。太阳逐渐西斜,也丝毫不知。 一年四季轮转,烟杆始终不离手侧,这是爱好,更是习惯,更是增进感情的工具。 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直饱受欺凌。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次又一次,中国均已失败告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还是会有人‘先天下之忧而忧’,为让中国恢复昔日之强国地位,做出了许多的努力。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但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改变,甚至在袁世凯逝世之后,再无一人成为中国实际的统治者,于是便出现军阀割据的场面,各自逐鹿中原,以致孙中山先生叹息:四万万人,一盘散沙而已。 当时的国人在西方文化面前,逐渐俯首称臣,承认自己是落后的,西方的大都市是那样的美好,上海、北京就是西方大都市的缩影,它们是如此的耀眼夺目。 农村人开始不顾一切的到城市中追逐财富、地位、名望,让自己与贫穷、落后的农村脱钩,也是在和积贫积弱的中国脱钩,让自己看起来更像西方人,更具有欧美国家的现代性气息。但在翻越‘经济阶梯’时候,也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年轻的时候来到北京,在这里他经历很多苦难。辛苦赚来的钱被骗个精光,攒钱买的黄包车被军阀抢走了,虎妞也死于难产。此时的他染上了烟瘾,并且‘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只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 后来,他又与小福子相爱,但是小福子却因为等不到他在城里赚钱归来,被爸爸卖到妓院去赚钱,供弟弟上学,结果上吊自杀。此时,他感觉人世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他彻底绝望,日日沉醉于烟酒而不能自拔。 最后,他慢慢的往前蹭,低头瞧着地上,看有没有烟头可以捡起来。 此时的香烟被赋予了许多不好的含义: 罪恶的都市。‘乡村烟杆’与‘城市香烟’形成鲜明对比,也就是淳朴与邪恶的对比 工业化。香烟快速消费,毫无特色,就像城市中的人一样,‘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个人主义。即便与朋友们一起吸烟,也没有可以参与的仪式,能够像传递大烟袋一样表示亲密的分享。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打开一包烟,将一支批量生产的烟递给别人,缺乏深层次的互动。‘你吸你的,他吸他的。。。显示出心的距离,精神的隔阂’。 而整个农村,就是一个集体,一家遇到困难,其余各家都会伸出援手。并且还经常去别人家坐坐,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中午饭也在别人家吃。也不会觉得无聊,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很多时候,都是带着孩子一起去的,孩子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但人们都感觉这很正常。 在西方文化的步步蚕食下,民国时代已经变得纷纷扰扰,男性逐渐向往城市,因为这里有财富和权力。 要想得到财富和权力,那就需要上班。但是: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上班 比上班还要痛苦的事情是天天上班。 上班或者天天上班,就有获得财富和权力的机会。但是,有得必有失。在追逐之路上,自由和闲适早已经离开了他们。当他们为了工资而拼命打工之时,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就会变作‘易散的彩云’。生活的压力促使他们,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香烟对他们来说,是暂时逃避单调打工生活的慰藉,面对每天都在重复的日子,他们无力抗拒,唯有继续重复。只有在吞云吐雾的那么一瞬间,他们的灵魂才是自由的,才会忘记烦恼,身心才会放松下来。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在躺椅上,舒适的抽一下午的旱烟,而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四) 新中国成立后,吸烟的妇女与青少年依然被认为是违背革命路线的资产阶级活堕落之徒,是阶级敌人,要坚决予以‘消灭’。 此时的国家领导人,如毛主席、邓小平都是吸烟的(唐国强也因此学会了吸烟),即使会见外国政要时也会抽烟,因此吸烟‘适合男性’的行为更加的深入人心。此时的香烟包装上,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革命、民族主义和男子气概的特色。宣传画也将吸烟描绘成一种特别展示男性魅力的行为。 可是直到80年代,香烟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依然是太贵了。在文革前后的宣传画中,香烟仅仅出现在城市工人、人民解放军和男性官员的手中。一个男人拿出一包香烟,给所有在场的男性都发一支,这是在分享革命友谊,这对于办成事情至关重要。这样的例子在文革的回忆录中比比皆是。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 下,男性也会交换香烟,也是在传递革命情感。 香烟作为男性之间的交往习惯,自明朝后期延伸到今天,始终没有改变,同时它也要为中国全部成年男性死亡数的14%负责。 吸烟有害将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说明我国的宣传效果好(不像美国,大麻都当饭吃,并推出打疫苗赠大麻的促销活动)。只是,为什么不强制禁烟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强制禁烟,每年将造成近万亿元的税费损失。烟草公司曾经嘲笑那些公知:如果不是我们交税,你们可能连敲键盘的机会都不会有。话粗理不粗,烟草公司一直都是中国税收的最大来源。没有了烟草业的税收,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当下降,公共服务水平也会下降一个档次,‘新基建’也会大打折扣,预计在2035年将高铁修到台湾的计划或许就有压力了。 但禁烟的最大阻力,并不是来自于国家,而是来自于广大烟民。 抽烟容易上瘾,长时间的积累会引发肺病,但是这并不犯法,并且是慢性疾病,烟草的这种打法就是‘温水煮青蛙’(新冠病毒就是如此,竟然有长达半个月的潜伏期,还能导致无症状感染者,因地制宜的能力实在是惊人)。林语堂先生说过: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当个人独处之时,吸烟就是一种消遣,打发闲暇时光、排遣烦恼的有效方式。因为在当下,还有很多的‘骆驼祥子’。 房价、物价高涨,而工资却在原地踏步 养老、养娃压力巨大,让人不敢老,不敢生娃 社会内卷化加剧,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 不敢生病,不敢请假,不敢放肆,只敢在床上无聊的刷着抖音和快手 。。。。。。 看似很多问题,其实都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本质问题还是资本。 房价高,其实就是金融资本无序扩张导致的房地产泡沫化,大量的资本无处安放,只好涌向房地产和互联网,经济开始脱实向虚,资金在实体产业中被逐渐剥离,导致制造业不景气,人们收入普遍偏低,因此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但是总有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这系列的问题,国家开始寻找应对措施。 防止金融资本无序扩张,国家开始加强监管,对房地产银行贷款融资比例加以限制;对互联网产业加以调整,就在去年11月份,27家互联网企业被集体约谈 面对一老一小问题,国家也在2035年的远景战略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计划。 对于儿童问题:未来五年,国家将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社区服务建设,托育和儿童安全是两个关键点,这将极大的减轻家长的养娃成本,让人们敢生 对于老人: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的协同发展的养老体系,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在500个区县建设连锁和标准的养老服务体系,让人们敢老 《易经 泰卦》中有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没有哪种平坦永远不会倾斜,没有哪种失去永远不会得回;事情艰辛也要坚守正道,自然是无害的;不用忧虑无法取信于人,生活是会变富足的。 君子行道,无往而不利,谓之时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谓之势 时、势就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底气。 中国正是走到大道之上的的国家,而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那些困难,必将会因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而解决。 我相信,终究会有一天,那些喜爱抽烟的上班族,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会经常躺在自由、闲适的时光中,被温暖的烟气所笼罩,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那一天,或许会迟到,但终究不会缺席。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和人民注定会一起迈向星辰大海。 上下同欲者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