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网

香烟网>香烟信息

揭露保健食品欺诈“新套路” 浙江专项治理保健食品行业“乱象”

9月29日上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浙江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治理新闻通气会。会上,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全省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治理情况,发布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治理十大典型案件并曝光了保健食品消费欺诈“六大新套路”。

浙江 市场监管局查处假冒烟草案_内蒙古自治区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规定_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健委、省广电局等七部门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集团作战,合力打击保健食品领域非法生产经营、虚假宣传、违法广告和欺诈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建立起清理整治“一盘棋”格局,问题发现、线索处置、快速反应能力明显提升。

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_浙江 市场监管局查处假冒烟草案_内蒙古自治区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规定

省纪委省监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专程到省市场监管局调研治理进展情况,提出深化标本兼治的具体工作要求。省纪委省监委派驻省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全程跟进、及时指导治理工作。省委宣传部给予强有力支持,统筹专项治理的宣传工作。省市场监管局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会商工作。省公安厅将专项治理与“昆仑2021”行动有机结合,打团伙、摧网络。省文旅厅对“不合理低价游”开展“早查”“晚查”等错时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推销保健食品行为。省广电局加强对“好易购”等近20个购物频道及购物节目的备案、监测,并对问题进行通报、整改。

导报记者从通气会上获悉,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38万人次,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执法288次,查处各类涉保健食品违法案件858起,涉案金额4356.9万元,收缴各类罚没款1880.2万元,破获涉伪劣保健食品犯罪案件38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10余个。经过常抓不懈、严厉打击,我省重拳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例,持续强化了社会公众的理性消费意识,有效规范了保健食品行业市场秩序。

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_浙江 市场监管局查处假冒烟草案_内蒙古自治区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规定

发布行政执法、刑事打击十大典型案件

近年来,浙江各部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面加强监管与执法、行政与刑事的衔接,持续深化联合办案、检验检测、鉴定认定等协作,有效净化保健食品市场环境,不断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会上,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通报曝光了行政执法、刑事打击十大典型案件。这些案件有的涉及 “古禅茶”“代餐奶昔”“益生菌胶囊”“西梅酵素”等新产品,有的借助直播带货、拼多多、小红书等新载体,有的通过网络传销等新手段。例如,丽江某公司制售有毒有害茶类食品案中,玉环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网络监测发现玉城街道有人在微信群里出售“悟道禅茶”,宣称该产品能治疗痛风。后经技术机构检测浙江 市场监管局查处假冒烟草案,产品中检出双氯芬酸钠等药品成分。

据了解,这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件中,有不少都涉及到减肥类产品。比如,在嘉兴嘉善“4·06”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中,有关部门查获有毒、有害减肥产品三十余箱共计500万粒,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经查,这些产品是陈某青等人为牟取暴利,以低价从河南、安徽等地小作坊购进的,并且含有非法添加物质西布曲明。加工包装后,当事人通过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层层代理高价销往浙江、江苏、湖北、上海等地。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爱美人士在购买减肥产品时不要盲从,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之中。

浙江 市场监管局查处假冒烟草案_内蒙古自治区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规定_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揭露保健食品消费欺诈“六大新套路”

社区处于第一线浙江 市场监管局查处假冒烟草案,防假识骗很关键。专项行动期间,浙江各地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力量,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保健食品清理整治的坚强堡垒。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保健食品领域违法行为,让不法分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例如,宁波市场监管部门与老龄办合作,组建由400余名老年人参加的“银龄”志愿者队伍,先后发现有价值问题线索46条,帮助查获5起罚没款30万元以上的大要案。同时,打造全省首家保健食品科普馆,向社区居民常态化开展保健食品宣传教育。

内蒙古自治区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规定_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_浙江 市场监管局查处假冒烟草案

近年来,保健食品消费欺诈套路出现变异迭代的新态势,传统模式与现代手法交织,更加具有隐蔽性、迷惑性和危害性。主要表现为销售渠道的网络化、目标群体的年轻化、营销产品的多样化、交易场所的模糊化、行骗手段的隐蔽化。为此,省市场监管局在详细梳理近期打击惩处案件、深度剖析现行欺诈手法基础上,整理形成保健食品消费欺诈 “六大新套路”,帮助广大消费者不断提升科学认知、理性消费和自我防护能力。

记者了解到,有的不法商家为获取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销量,根据网络收集的素材资料,自行编写“吃核酸增强免疫力,细胞活跃身体健康,免疫力好,百毒不侵”“全家吃核酸,远离德尔塔”等文字内容,并配用“某某胶囊”产品等照片。实际上,相关产品的生产原料为绿豆、赤小豆、豇豆、黑豆,主要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这就是当前新出现的“虚假宣传、借‘疫’生财”套路。

积极推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智慧监管

浙江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数字赋能,持续强化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全程追溯,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纳入首批“浙食链”建设单位,实现“厂厂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企业自查报告率和监督检查率均达100%。上半年,全省共抽检保健食品513批次,合格率为99.81%。同时,依托“浙江公平在线”等数字化平台,定向监测涉及保健食品的网络传销、虚假宣传等行为,强化网络排查、数据分析、线索研判,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和打击精度。目前,已监测全省网店12.1万家,监测商品89.4万件,排查风险线索133条,其中落地闭环处置73条,落实平台整改60条。

数字化的新技术也在浙江各地得到有效应用。比如,杭州拱墅引入“城市眼云共治”场景项目,实时监控、动态监测可疑场所,疑似情况第一时间触发报警,并联动到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宁波海曙积极探索基层保健食品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导报记者 黄祎 通讯员 王纲/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