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网

香烟网>香烟信息

稳定种植规模提升中国烟叶竞争力―访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总经理赵兴

优质进口葡萄酒价格_中国进口优质烟叶_进口优质钨铜板

记者:今年烟叶收购己接近尾声,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今年烟叶生产收购的基本情况。

赵兴:从目前统计看,全国烤烟收购量可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晾晒烟生产按市场需求得到较好控制。总结今年烟叶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两手抓”,烟叶种植和收购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今年全国烤烟移栽面积1438万亩,同比减少7万亩;晾晒烟移栽面积36万亩。预计全国烤烟收购量3200万担左右,控制在国家计划3400万担以内,比去年实际收购量3158万担略有增加。晾晒烟收购100万担左右。

二是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烟叶收购工作,收购秩序稳定。各地严格按计划、按合同组织收购,进一步明确规定无合同、超合同烟叶一律不收购。产区进一步加强烟叶专卖管理,稳定烟叶收购秩序。国家局七、八月份连续分片召开4次边界协调会,组织华南、中南、西南、东北毗邻地区签订边界协议,明确责任,加强收购合同的管理,确保烟叶收购秩序基本稳定。各地收购资金得到很好落实,目前没有出现“打白条”现象。尤其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公司积极筹措烟叶款,解决了过去多年遗留的“白条”问题。

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收购办法,大力推行预检制收购。据统计,全国推行预检制收购量达2200万担,占预计收购量的70%左右。

四是增强质量意识,努力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随着今年全面推行收购预检制,坚持按国标收购,烟叶等级质量平稳,收购等级合格率和纯度较好。为确保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的提高,国家局制定了《2003年度工商交接烟叶质量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试行)》,将36家重点卷烟企业购进的烟叶作为质量监督检查重点,把卷烟企业对调入烟叶的自检结果与国家局检查组抽查结果的吻合度作为考核卷烟企业是否有效监控烟叶等级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大对烟叶复烤加工环节的质量监控。从第一阶段的国家局抽查结果看,烟叶等级质量较好,抽查平均合格率为75.75%,其中收购等级合格率为82.2%,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达到69.8%,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五是加强烟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烟叶技术到位率。国家局印发了《关于加强烟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先进实用技术的落实起到了推动作用。据统计,今年全国漂浮育苗面积475万亩,占33%,同比增加228万亩。三段式烘烤工艺得到普及推广,烟叶烘烤质量得到提高。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更加适应卷烟生产的需要。以控氮降碱为重点的平衡施肥技术进一步推广。优质烟基地面积扩大,今年总公司安排优质烟叶面积14万亩,各省安排优质烟叶面积102万亩,生产整体水平提高,烟叶品质进一步改善,尤其是上部烟的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六是巩固和发展了烟叶基础工作。产区各级烟草部门不断增加投入,完善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据统计,全国标准化烤房达到了90%,标准化基层站达到了58%;全国烟田可灌面积达866万亩,占60%左右。烟叶生产的户籍化管理全面推广和不断提高,强化了烟叶生产规范化管理。

记者:应当说,当前烟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提高?

中国进口优质烟叶_进口优质钨铜板_优质进口葡萄酒价格

赵兴:一是控制总量的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产区争计划、超种反弹形势比较严峻,成为制约烟叶生产平稳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烟叶政策性全局性的问题,烟叶的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三是随着行业工商管理体制分开,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烟叶工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四是烟叶生产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影响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五是进口烟叶和下低等烟叶供求偏紧,满足卷烟生产和出口备货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应当说,从国家局1998年对烟叶生产实行双控政策以来,中国烟叶己经逐渐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您认为应当如何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中国烟叶工作?

赵兴: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是近几年烟叶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的成功经验。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导致烟叶种植规模不稳、制约烟叶竞争力提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是烟叶工作目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内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工作。

如你所说,从1998年实行双控政策以来,通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烟叶生产规模始终控制在3100万担之内。30万担以上的31个重点分公司和5万担以上的216个重点县公司,烤烟收购量占81%以上。通过大力普及推广实用技术,烟叶品质逐年改善,适应市场能力逐步提高。当前,烟叶生产面临着农村税费改革等新形势,面临着烟草行业省级工商管理体制分开,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的改革与发展形势,稳定烟叶生产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当前南方部分烟区市场需求扩大,农民种烟积极性较高;北方烟区市场萎缩,人员包袱沉重,烤烟种植零星分散。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重点分、县公司规模,保证各种香气特征的原料平稳供应,实现烟叶生产的协调与稳定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竞争力”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虽然影响我国烟叶竞争力的因素较多,但主要取决于两个直接因素:一是生产成本,即价格方面的竞争能力;二是产品的差异性(质量、性能、品种、服务等)即非价格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变化,一些产区烟叶竞争力在逐年下降,部分产区的竞争能力在提高。但是烟叶生产周期长、环节多,劳动力成本占烟叶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我们劳动力价格较低,适宜优质烟生产的地区、地方政府和烟农种烟积极性较高。提高烟叶质量潜力很大,提升烟叶竞争力仍然有着较大的空间。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影响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赵兴:我个人认为,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第一,烟叶需求特性与供给特性有一定差异,导致烟叶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和烟叶市场的供需失衡难以安全避免。首先,国内卷烟基本饱和,烟叶需求量也相对稳定。但作为一种农产品,烟叶生产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供给总量会围绕常年产量上下波动,这难以避免会与相对稳定的需求总量发生一定幅度的偏离。其次,卷烟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方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较强,而烟叶生产因受土壤、气候、光热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可控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弱;加之烟叶需求主体(卷烟工业企业)相对集中而烟叶供给主体(农户)高度分散,结果使得烟叶市场存在较为普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上述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将导致烟叶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可能出现一定偏差。再次,作为一种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相互交织的农产品,烟叶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差别很大,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来看,烟叶供给的调整总是相对滞后于烟叶需求的变化。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客观差异,势必导致烟叶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和烟叶市场的供需失衡难以完全避免,这对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客观上设置了一些困难和障碍。

优质进口葡萄酒价格_进口优质钨铜板_中国进口优质烟叶

第二,烟叶生产要素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着某些瓶颈性约束,制约着烟叶质量和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一是适于优质烟种植耕地少,制约着烟叶用地的合理轮作和适度休养。户均种烟面积不到5亩,近期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 集约化经营;二是烟叶生产投入水平低,基础设施较为滞后。要保证烟叶生产的优质、稳产和高效,每亩烟叶必须有300元以上的物资投入。但从调研结果来看,多数地区未达到这一水平;三是烟叶生产和经营主体的素质、业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第三,烟叶市场化程度较低。一是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许多产区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烟叶了解较少,其产品质量风格不突出,工作目标过分侧重于生产收购,而没有把“满足市场需求”放在应有的位置;二是烟叶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许多产区仍未形成以烟叶为主导的产业化种植结构,烟叶生产仍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三是烟叶生产的宏观调控大多依靠计划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运用较少。近几年,烟叶宏观调控在依靠计划和行政手段实现“总量控制”方面较为成功,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经济的市场作用,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非常重要。

第四,部分重点分、县公司种烟效益比较优势不明显,农民种烟积极性不高。好的种烟农户和烟田不断退出烟叶种植,对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五,烟叶经济政策有待研究解决,烟叶平稳发展的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持和调动种烟积极性,进一步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长期保持烟叶生产平稳发展的政策性问题、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问题,有待加快研究和解决。

记者:针对以上问题,您认为提升中国烟叶的竞争力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赵兴:首先,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必须坚持严格控制总量。

目前,国内卷烟市场基本饱和,卷烟生产对烟叶需求基本稳定。今后“两烟”市场扩大空间主要在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但这无疑需要一定的时间。提高“两烟”的竞争力,首先要提高烟叶竞争力,提高烟叶竞争能力的首要前提必须严格控制总量。只有保持规模稳定,才能集中力量提高烟叶质量,促进烟叶竞争能力的提升。根据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目前烤烟生产规模应稳定在3400万担左右,晾晒烟生产规模稳定在100万担左右。稳定规模要突出稳定31个重点分公司和216个重点县公司的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逐步压缩和调整非重点分、县公司规模,适度发展有市场、优质烟生产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重点分、县公司。

第二,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必须尽快完善烟叶合同制。

中国进口优质烟叶_进口优质钨铜板_优质进口葡萄酒价格

在收购过程中,烟草部门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合同外烟叶一律不收购,但合同内烟叶必须不折不扣地收购。切实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并从各个方面努力取信于民、服务于烟农。各级烟草部门要充分发挥烟农种植经营主体作用,及时向烟农传递市场信息,引导烟农按市场需求种植和调制。要通过市场机制,结合经济手段促进烟叶种植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集约化,实现区域布局的优化和种植规模的稳定。

第三,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必须尽快建立烟叶支持保护体系。

作为烟叶生产的直接主体,烟农能否获得稳定可靠且略高于其它作物的经济收益,这是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提高烟叶竞争力的基本前提。从北方烟区的情况来看,必须提高烟叶亩效益,才能较为有效地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解决种植规模萎缩、生产投入不足等制约烟叶竞争力提高的关键性难题。南方烟区虽然目前烟农种烟积极性较高,但保持烟农在较长时期内收入稳定与增长的预期,仍然是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水平与烟叶质量的重要条件。

其一,要建立烟叶生产支持保护体系。烟叶增效、烟农增收和提高烟叶竞争力是建立烟叶支持保护体系的目标。要以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生产补贴、社会化服务、烟叶保险、政策法规等五个方面作为建立烟叶支持保护体系的重点。当前要突出解决资金投入和保险问题。因此,总公司、省级公司和卷烟企业要加大对烟叶资金投入,解决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加快设立烟叶生产风险金。根据各地经验,采取烟草部门、地方政府、烟农共同出资办法,实行烟田联合保险,解决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给烟农带来的损失,减少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

其二,完善政策措施、理顺烟叶价格,形成市场价格机制。在综合考虑烟叶供求关系、烟叶成本收益、烟叶比较效益(不仅仅考虑粮烟比价,也要考虑烟叶与其它作物的成本收益比和烟叶用工与其它用工的回报水平比)和国际烟叶价格等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烟叶收购价格,逐步缩小等级价差,科学合理制定烟叶收购价格,始终保持比较效益优势和农民种植积极性。同时,加快调拨环节限价的调整,适度拉大地区调拨限价幅度,试行放开单等级调拨限价,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和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水平,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

第四,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必须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和认证制度。

在保证烟农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对农民种烟实行申请准种制度。通过建立行业管理规范及相应的认证制度,严格控制烟叶生产规模,对烟叶生产、收购、加工、经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以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保障烟叶生产技术的落实,促进烟叶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和烟叶质量及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要不断加强烟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突出烟叶等级质量和烟用物资化肥农药的监控。对烟草专用肥、农药实行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对农药残留量实行最高限量标准,全面提高烟叶质量安全水平。

第五,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必须大力提高烟叶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

优质进口葡萄酒价格_中国进口优质烟叶_进口优质钨铜板

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是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采取“工业企业+烟草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要与产区政府密切配合,积极推动土地的反租倒包和有序流转,鼓励并支持种植大户、烟叶农场和烟农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的规模化水平。要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育苗、种植、烘烤和植保专业户的发展。加快和完善烟叶网上交易和网上集中交易工作进程,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烟叶大市场,真正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六,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必须积极推进卷烟企业原料供应的基地化。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工业企业在重点产区选择资源条件好、技术和管理强、产品质量优的县(市)和乡镇建立基地。工商之间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烟叶生产规模的稳定。通过烟叶基地建设,产区按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满足目标顾客需要,实现客户满意;工业企业逐步稳定原料供应体系,全面提高卷烟原料供应水平。这将为全行业稳定烟叶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

第七,稳定规模提高烟叶竞争力,必须解决烟叶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稳定规模是提高烟叶竞争力的前提,在烟叶种植规模基本稳定的环境下,集中力量提高烟叶质量,要把提高烟叶质量作为烟叶中心工作。姜局长在今年全国烟叶收购工作现场会上明确指出,当前烟叶工作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香气质、香气量问题;二是内在化学成份不协调问题;三是等级之间品质差距问题。当前要把改进优质烟叶生产环境条件,尽快缩小等级之间质量差距,作为突出重点,尽快抓出成效。要大力普及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要突出提高烟叶成熟度,缩小等级质量差距。改善优质烟叶生产环境,要狠抓优化区域、优化田块、优化农户工作,尽快实现三个“优化”;要统筹规划中国进口优质烟叶,建立以烟为主耕作制度,力争用3年时间使重点分、县公司烟田达到合理轮作制度;要改善优质烟生产土壤条件,要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土壤改良,把烟田全部调整到ph值适宜的地区种烟;要狠抓烟水配套,增强烤烟生产抵御干旱的能力。通过多方投资方式,有计划地在烟区修建配套水利设施,确保烟苗在最佳时机集中移栽,保证旺长期和顶部烟叶开片及成熟期用水。

记者:最后,请您谈一下2004年烟叶工作的整体思路。

赵兴:首先,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继续坚持控制总量不动摇。

当前,产区各级烟草部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超种超收的深刻教训,正确分析烟叶产销形势,增强市场意识,坚持把控制总量放在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要严格按国家计划落实烟叶种植面积,防止烟叶超种反弹,进一步消化现有的商业库存,保持供求总量平衡。根据卷烟生产计划和国际市场需求,明年烤国计划收购量3300万担较为适宜,希望各级烟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全面推行烟叶收购合同制,继续做到控制总量,思想上不得有丝毫动摇,工作上不得有丝毫放松,措施上不得有丝毫削弱。

进口优质钨铜板_中国进口优质烟叶_优质进口葡萄酒价格

第二,大力普及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烟叶质量,优化烟叶等级结构。

据反映,目前烟叶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成熟度不够,结构较紧密,内在化学成份不协调,烟碱和淀粉含量偏高,香气量不足,烟气浓度小,上部烟叶和下二棚烟叶的可用性较差。明年烟叶技术推广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推广以控氮降碱为重点的平衡营养技术,突出改良土壤。各地要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进行合理轮作。二是从明年起要把成熟采收及配套技术作为一项全国性实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产区各级烟草部门和卷烟工业企业要从生产和使用上转变质量观念,充分体现成熟度好的烟叶是质量最好的烟叶。三是继续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推进漂浮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力争明年漂浮育苗面积达到60%。四是要抓好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工作。从明年起要转入扩大示范面积,提供商品量的发展时期。要以提高烟叶成熟度为核心,增加香气量,提高上部烟叶和下二棚烟叶的可用性,缩小等级间的质量差距,生产出达到进口烟叶质量水平、在高档卷烟配方中能够起到等同或替代作用的优质烟叶,以满足重点卷烟企业名优烟生产对优质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产区要选择生态、生产条件最适宜地区,积极稳妥地扩大示范面积。

优化烟叶等级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片面追求上中等烟叶比例,控制下低等烟叶比例,已不适应行业两个结构调整发展的要求。目前市场上下低等烟叶货源偏紧,希望产区要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的需要来组织烟叶生产收购。

第三,大力调整烟叶布局,提高烟叶集中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

调整布局必须要充分发挥产区比较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向生态条件适宜、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调整,培育市场信誉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的重点分公司,力争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区,形成科学合理的烟叶生产力布局。推进烟叶布局调整必须坚持市场为导向,坚持以质取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国家局(总公司)和省级局(公司)要突出抓好30万担以上地区(分公司),5万担以上的县级公司,逐步淘汰零星分散的产区,坚决压缩2万担以下的种烟县和3000担以下的乡镇。要用三年时间把烟叶生产布局基本调整到位。要加快发展种烟科技户、种烟大户、种烟专业户,提高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集中度。优化布局要向好田好地调整,对高海拔、高坡度山上的烟田全部调整到有水浇条件的平地种烟。

第四,增加投入,大力推行厂办基地。

要从体制、机制、制度上研究卷烟工业企业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支持力度,与烟叶产区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卷烟工业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指导和服务真正把产区作为第一车间。各省级工业公司和重点卷烟工业企业要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大力推进厂办烟叶基地,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体系,通过投资参与打叶复烤企业改制。产区要创造条件,提供生态条件适宜、生产基础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地区作为原料基地。

第五,稳步推进烟叶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市场化进程。

目前“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已经开发完成,要加快培训工作,明年要全面推广到位。要大力推进烟叶市场化进程,建立完善的烟叶市场体系,实现烟叶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烟叶市场,推进烟叶市场化进程,从明年起中国进口优质烟叶,将省内、省外烟叶统一实行网上集中交易。

第六,进一步加强烟叶生产的基础工作。要增加投入,完善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加快烟叶技术推广队伍和烟农队伍建设步伐,巩固和加强烟叶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烟叶质量检验检测评价体系,提高烟叶生产、收购和经营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强烟草专用肥料和农药的管理工作,全面实行烟草专用肥和农药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实行公开招标、比价采购,实现统一管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