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枇杷:高优农业如何居安思危?
时间:2022-10-30 02:13 来源:香烟网 作者:佚名 点击:次
乡村旅游带热枇杷销售。通讯员何玉武摄 东南网5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云报文/图)2015年4月21日,本报报道了漳州新农人引入认养模式,探索撬动云霄县枇杷产销模式革新的故事。在更早的2007年,本报还曾聚焦云霄枇杷产业的勃兴之路。 云霄枇杷产业根基深厚,但真正攀上新高峰,源自1998年高优品种“早钟6号”在全县的推广。此后近20年间,云霄先后获得“中国枇杷之乡”“中国优质枇杷基地重点县”等称号。与龙眼、荔枝等在当地盛极而衰的农产品不同,多年来,云霄枇杷一直扮演着高优农产品的角色,始终保持稳健的市场态势,“果贱伤农”的故事几乎从未发生。面对莆田枇杷等省内同业竞争,云霄枇杷因特有的优势从未落得下风。作为“八闽开春第一果”,其采收时间要比其他产区早1个月以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云霄枇杷产业已无懈可击。水涨船高的人工成本、传统经销体系下果农话语权的缺失等,无不让这个产业暗流涌动。出于居安思危以及产业提升的考量,最近10年间,越来越多新业态、产销模式、技术力量出现,深刻改变着云霄枇杷产业的形态。本报2015年报道的认养模式,仅是其中一个代表。今年产季的最后一个月,记者再次来到云霄枇杷主产区,试图呈现这样的改变与个中困惑。 “黄金果”也有隐忧 4月底,云霄枇杷产季已近尾声,但和平乡棪树村的枇杷销售依然火热,每公斤田间收购价近20元,游客采摘价可达40元。 “产季开始得最早,结束得最晚”被视为这个枇杷专业村与省内同业相比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村里在“早钟6号”的基础上,引种“解放钟”与“白果贵妃”,将产季延长至5月初。如今,全村枇杷种植面积超千亩,亩产值近1.3万元。 “这样的好行情已持续近20年。”棪树村村支书吴高远说,村里枇杷产业的勃兴源自“早钟6号”品种的引进。 云霄枇杷种植历史在文献中可追溯到唐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霄枇杷曾作为出口创汇拳头产品远销至东南亚。但当时,云霄广泛种植的是效益不高的土种,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被市场淘汰。1994年福建云霄水果种植基地,日后改变全县农业格局的新品种“早钟6号”第一次被引入和平、蒲美等乡镇,棪树村参与了试种计划。 “新品种不仅果大,适应性强,还比一般品种早熟近一个月,春节后即可上市。”棪树村所在的和平乡是云霄枇杷种植最为集中的乡镇之一,乡党委书记方艺强说,引种4年之后,云霄便在全县推广这一品种。来自云霄县农业局的数据显示,如今,全县枇杷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4万吨,年产值6亿元。 20年间,云霄枇杷始终保持着不俗的行情。在新世纪初,由于供不应求,云霄枇杷甚至出现过每公斤上百元的高价。今年,恰逢枇杷产量小年,市面上的枇杷俨然成为“黄金果”。 但对枇杷后市走向,云霄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陈天佑认为,应未雨绸缪。他注意到近年来日益高涨的人工成本。“枇杷种植过程中,疏花、疏果、套袋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且采收时间集中福建云霄水果种植基地,容易出现劳动力短缺。”陈天佑说,目前,枇杷从田间采收下的成本为每公斤10元左右,人工成本占比超70%,“请一个雇工,原来每天150元,现在超过200元,我们也到处寻找适宜的小型机械以降低人工成本,但市面上缺乏这样的设备”。 传统枇杷产业所面临的危机不仅是成本上升,还体现在传统经销体系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云霄枇杷的主要销售方式是以广东和莆田等外地批发商上门采购、产区议价为主。”吴高远认为,尽管云霄在交通要道开设了近10个水果集散市场,但在传统产销模式下,果农仍然缺乏话语权与议价能力,“被压价”屡见不鲜。2013年,云霄枇杷曾罕见地出现每公斤6元多的田间收购价。 “云霄枇杷历来是市场表现优异的高优农产品,价格低谷也仅是出现在个别年份的小概率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产业没有隐患。”方艺强的结论是,云霄枇杷产业需要的不是救亡,而是居安思危,进而图强。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