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网

香烟网>香烟信息

“中华”:“支支一流”力求“片片优质”

浓香型烟叶的“守护神”

中国什么烟最好,“中华”最好。“中华”应该是经典,这个品牌发展到今天,规模大、档次高、长盛不衰。

2009年5月6日至8日,国家局局长姜成康调研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特别指出,“中华” 不仅仅是上海烟草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烟草的宝贵财富。

好烟要用好烟叶。要生产出优质产品,必然要以优质原料为支撑,而上海却不是烟叶产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毫无烟叶地缘优势。放眼全国,没有哪家企业比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更加渴求特色优质烟叶了。

浓香型烟叶作为行业特色优质烟叶的重要一种,一直备受“中华”青睐。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河南烟叶王国兴盛的时候,“中华”的发展蒸蒸日上。后来,河南浓香型烟叶出现了土壤退化、品质下降等问题,“中华”一度原料告急。所幸的是,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及时改变策略,创造性地对来自不同地方的烟叶进行配伍,将“少地区、少等级、大比例”的配方模式转变为“多地区、多等级、小比例”的配方模式中国进口优质烟叶,规避了“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随后,津巴布韦等进口烟叶的补充,让“中华”等重点品牌尝到了特色优质烟叶的甜头,无奈受制于国际市场行情,进口烟叶数量难以持续稳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重点骨干品牌走特色路、寻优质特色烟叶的步伐越迈越快,特色优质烟叶的缺口越来越大。

在此情况下,恢复发展浓香型烟叶已经成为中国烟草的战略举措。2009年6月3日召开的全国浓香型烟叶开发座谈会正式吹响了浓香型烟叶恢复发展的号角,并明确提出“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发展路径。从此,行业工、商、研单位纷纷投入到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之中,浓香型烟叶的恢复发展迎来了春天。

这其中,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的身影令人侧目。2009年5月,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与河南省局(公司)合办浓香型优质烟叶基地签字仪式在郑州举行,标志着豫沪合办浓香型优质烟叶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其实在此之前,我们也从未停止对河南浓香型烟叶的关注与‘介入’。”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原料部部长王平介绍说。一说起河南烟叶,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搞原料”的同志如数家珍。早在2002年,集团就制定了原料质量体系,力控过高的糖碱比,使河南烟叶的糖碱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随后着手解决部分地区烟叶片面追求高产、忽略成熟度和质量等问题。“只是那时候我们的声音还比较薄弱,整个行业也还没有形成一个大气候。现在,工商研企业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工业的话语权得到了高度重视。”

工业的话语权加大了,但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补上诸多“基础课”,比如要全面了解烟叶产区土壤、气候、品种、区划及近几年的种烟情况等信息,要把“技术语言”转换为“生产语言”,要保证“生产语言”落实到位。在河南烟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找到了结合点,针对浓香型烟叶品种特色不明显问题,他们引导产区调整品种,恢复扩大NC89,同时试种美国引进的NC297品种,同时与郑州烟草研究院合作,改进烟叶生产技术规范,开展河南浓香型烟叶的技术与管理标准项目研究。“从来没有把工作措施做得这么细、这么到位,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顺畅’的感觉。”王平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把恢复发展浓香型烟叶当做一项“帽子工程”来抓,才能搭建出一个高效运作的合作平台。

2009年烟叶烘烤结束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建平到河南烟区查看行情,这次他不再感到失望,相反却看到了希望。“河南烟叶的大面积改进改良取得了成效,很多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得到了扭转,比如为保积极性而牺牲质量的理念已经被‘质量就是生命’所取代。”

而对于河南烟叶而言,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等卷烟工业企业的默默支持,就是温暖的护航。

大企业的先行责任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开发特色优质烟叶任重道远,国家局多次强调要“深度介入、主动参与”。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对工业企业的期望也不再停留在“给点资金就灿烂”的层面,而是力图借助工业企业、科研单位的深度介入,促进本地烟叶全面升级中国进口优质烟叶,打造出“金牌烟叶”。

在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的卷烟生产车间,“支支一流、不优不休”的口号格外引人注目。“什么时候‘第一车间’也能够实现‘片片一流、不优不休’,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就算达到了预期目标。”王平说。

可是农产品的生产远比工业品的生产复杂得多,需要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先行的探索者来说,很多工作的开展其实是“企业投入、行业共享”,比如浓香型烟叶的恢复发展,这是一个事关提升中式卷烟竞争力的行业性课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个企业“出马”,然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却先行一步,勇敢地担负起一个烟叶王国的复兴使命。

除此之外,他们的目光也从来不曾离开过云南、贵州、福建等烟叶产区。2009年,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除在河南开展3个浓香型烟叶开发项目,还在云南凤庆开展清香型烟叶研究,选聘青州所烘烤专家在凤庆举办病虫害防治、采收烘烤、分级扎把培训班4期,体现了工业主导作用的深度和强度。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与烟叶打交道的工作必须交给敬业、专业的人来完成,因为它容不得出错。”为此,集团在人员调动上做出倾斜,加大了自身农艺师队伍建设力度,在原料部现有业务员中,选取6位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并同带教老师投身烟区,开展“实地演练”。

顾毓敏就是其中的一名农艺师。自2009年开始,他就把一年12月份中的9个多月时间贡献给了“出差”,出差的主要内容是在云南烟区参与烟叶生产从移栽到调拨的各环节工作。与商业公司的农艺师不同,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各生产环节中加入工业“元素”同时督促这些“元素” 落地实施。他告诉记者,每个卷烟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有的企业偏好含有较低烟碱的烟叶,这就需要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少施氮肥等措施来实现,就需要把“少施氮肥”的要求写进生产技术规范,同时督促千家万户的烟农按照规范开展农事操作。“每一项指标的改变都要建立在工商农链条式配合的基础上,而在这个链条中,工业企业是‘龙头’,要时刻在位引导‘龙身舞动’,否则就‘舞’不出一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好戏’。”尽管工作辛苦,但顾毓敏仍感欣慰,原因在于,“一年下来,成绩还是显著的,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单元里的烟叶长相、质量明显好于平均水平。”

根据集团发展需要和规划,2010年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力度。从个体上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是“从数量、结构、质量”三方面满足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主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工商和谐共赢的一步妙棋。从整体上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是提升中式卷烟原料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重点骨干品牌“家族”中担当“大哥”角色的“中华”必将持续探索、勇取“真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