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时间:2022-11-01 14:20 来源:香烟网 作者:佚名 点击:次
2021年10月10日是武昌起义爆发110周年纪念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内忧外患、时局动荡的年代。黑暗的年代里,在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引领下,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寻找出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评价极高,将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每逢辛亥革命的整十年纪念日,都会以最高规格纪念,而且几乎从未中断(1951年因抗美援朝耽搁,后补办)。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以最高规格纪念孙中山先生,每到国庆节、劳动节和孙中山先生的诞辰,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对面树立巨幅孙中山像。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宋庆龄登上天安门城楼,突然望见了广场上树立的孙中山像,瞬间泪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用实际行动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110年前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响彻云霄,110年后的10月10日,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与孙中山两位伟人的肖像遥相对望,目光所及处,中华民族的革命征程波澜壮阔。 然而,与之对比的是,如今很多台湾地区的青年学子并没有把这一天当做特别的日子,甚至历史课本里有关辛亥革命的描述仅剩下300余字。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湾学界将辛亥革命定义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广义则往前推至1894年兴中会成立。台湾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指出,60年前,台湾初中历史课本用多达6000字来叙述辛亥革命,但在台湾当局持续“去中国化”的影响下,有关内容不断缩减。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台湾当局却对此说三道四、歪曲污蔑。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指出中华1951,此种挑衅行为与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气节和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变局1911: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让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万万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内忧外患的困局激发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怒,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创建革命组织兴中会,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力图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重建中国。1905年,孙中山又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无数仁人志士汇集于此,准备武装起义。此后,革命的火种撒向了全国各地,比如1907年徐锡麟领导的安庆起义,秋瑾领导的浙江起义等。虽然这些起义都悲壮地失败了,但民主与共和的理想激励着每一个后起者前赴后继。 1911年4月27日,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黄兴、林觉民等100多位志士以弱对强,毅然决然地向两广总督衙门发起进攻,史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最为悲壮惨痛、震撼人心的一次。在这次起义中,黄兴的手指被炸伤,抱着必死决心的林觉民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与妻书》。这份遗书情真意切,如今读来仍会让人泪湿满襟:“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中华1951,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情意婉转中,林觉民慷慨赴死的豪情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且损失惨重,牺牲的烈士中,有海外留学生、国内学生、记者、商界经理、新军军人等,平均年龄不到30岁。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这场起义在辛亥革命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鼓舞和激励了革命志士。5个多月后,武昌起义的枪声就打响了。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企图以“国有”的名义,将路权拍卖给帝国主义列强,以换取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支持。此举激起了川、鄂、湘、粤四省的“保路运动”。9月7日,清军向在四川总督衙门前和平请愿的保路同志会会员开枪扫射,当场打死30多人,伤者无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激起了四川保路同志军的大起义。为镇压起义,清政府将湖北新军主力调往四川。武汉顿时空虚,这为湖北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驻守在武昌城外的新军和城内的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几乎同时发难。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的带领下,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械弹药。经过一夜激战,武昌完全被革命军所控制。11日夜,汉阳、汉口的革命军相继举行起义,翌日即先后宣告光复。武昌起义胜利后,随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布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通电各省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事实上,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正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锻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在辛亥革命时期逐渐凸显与强化。 辛亥革命之前,梁启超曾使用过“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是这里的“中华民族”多意指“大汉族”。辛亥革命之后,国人之所以能够转换思维意识,将“中华民族”视为民族共同体,而非清末的“大汉族”代称,实则源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即《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临时约法》中进一步阐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就在法律意义上确证了新建国家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的生成奠定了稳固的法理基础,同时增强了国人对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现代政治的理念基础。 但“五族共和”仍未解决彼时中国的民族问题,1919年,孙中山主动摈弃了“五族共和”的提法而正式代之以“中华民族”的概念,“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他提出,“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这进一步深化了当时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思想的提出,既凸显了孙中山国家民族同构的建国主旨,也更加有力地整合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发了人们追求民族团结、国家兴盛、社会进步的爱国主义情结。 辛亥革命的民族理念为中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提供了方案。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特征,中华民族并非“想象的共同体”,而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多元一体”。此后,不论是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还是顾颉刚与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论,都承继了辛亥革命关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遗产,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种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以社会变革为己任,主动承担起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复兴伟业。未来,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举措,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向祖国完全统一前进, 时代必将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驱,是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从1894年创立兴中会到1925年溘然长逝在讨伐北洋军阀的路上,孙中山30余年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总是失败多于成功。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亲自领导的10次武装起义无一成功。1913年他所领导的二次革命,即讨伐袁世凯的武装斗争,也失败了,在自己亲手缔造的共和国里,他成了流亡犯。1917年后,孙中山先后发起的两次“护法运动”,都均以失败告终。1924年,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联手讨伐北洋军阀。但直到去世,他都没能看到北伐的胜利和国民革命的高潮。他生前所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他去世后也遭到他的继任者蒋介石的无情背叛。蒋介石以正统自居,利用掌握的国家资源,表面上高举孙中山的大旗,奉行“新三民主义”,声称自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新军阀”。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高举孙中山先生的大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孙中山先生的救国理念,继承辛亥革命的精神,凝聚更多的革命力量,唤醒了民众,平均了地权,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自己对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他说道:“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他还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辛亥革命以来无数先驱、先烈、先贤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自鸦片战争以来,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到后来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然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祖国统一问题都是纪念活动的主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这是明确在党章里的,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不实现完全统一,就没法说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说的: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警告某些台独分裂势力:“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醒某些国家: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王亚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