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酱塘到北市区 昆明卷烟厂的拓荒之路
时间:2022-11-02 01: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 或许,在昆明主城没有进入高速发展之时,人们都以为北郊的昆明卷烟厂,是这座城市的终点。 时至今日,我们才发现,昆明卷烟厂是昆明、特别是北市区的起点之一。 七十八年前,在远离城市的荒芜中,昆明卷烟厂扎根、生长。直到有一条路,将厂区和城市相连;直到工厂周边,陆续得以开发。 终点,变起点。 北市区的凿空拓荒中,有一份昆明卷烟厂的坚守。 ” 在昆明,“南北之争”是近年来大家热衷的话题。其中,南北是指昆明的南市区和北市区。在网上的讨论中,人们回顾、展望,甚至找来历年的卫星图,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说到北市区,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总是绕不开的一个点。甚至可以说,昆明卷烟厂是昆明北市区的起点之一。昆明市志记载:“1941年3月,云南省财政厅纸烟统销处选定昆明苍竹乡上庄村豆酱塘为厂址。”这个厂就是云南纸烟厂,昆明卷烟厂的前身。 城市在发展,曾经的“豆酱塘”究竟是哪里,已鲜为人知。 像其他城市一样,昆明的发展史,浓缩了商业史、拓荒史、建筑史、观念史……近百年来,在这种种的领域,昆明卷烟厂都在场、参与其中,并且举足轻重。 1941 极具意义的一年 1941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昆明正义路上车水马龙,街上饮食店生意特别好,仅有的几家影院也爆满。当天下午5点半,云南省政府举行了新年同乐会,邀请党政军各界要人、商界精英和记者等200多人进行团拜。 新年同乐会开始后,龙云在军乐声中走进礼堂。他一身长袍马褂,看起来格外高兴。在台上做了一番简短的致辞后,人们便开始互道祝福。当天,来宾们开怀畅饮,直到深夜。 他们不知道,这是昆明极不平静的一年。日军的轰炸机,仍是昆明上空最大的威胁。1941年12月18日的交三桥大轰炸,成为日军轰炸昆明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在那个“跑警报”成常态的年代,云南纸烟厂选定厂址的新闻没能引起太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当时昆明城中心而言,上庄村太远了。即便是那些日军飞行员,也很难注意到那里。 在史料记载中,云南纸烟厂的建厂基地,由1幢楼房、4间瓦房、5亩征地及相邻部分水田组成,合计5338平方米。这块还不及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成了云南烟草行业的起点之一,也是昆明北市区的起点之一。 对于昆明来说,1941年是沉重的一年;对于云南的烟草行业来说,这是极具意义的一年。云南开始进行烟草新品种试验、培育良种,为烤烟推广区提供种子。 直到在龙云的推动下,云南省政府于1946年从美国引进“大金元”,再到“大金元”变成“红花大金元”,云南得以产出优质的卷烟原料,进而使得中式卷烟发展轨迹发生了巨大变革。 1949年以前,建成投产不久的云南纸烟厂 回到1943年,因为飞虎队的存在,日军轰炸机对昆明的威胁已基本解除。这一年,云南纸烟厂建成投产。百余名工人使用简陋的设备云南昆明卷烟厂的产品有哪些,日产卷烟0.8箱。因为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支援抗战,云南纸烟厂恢复生产“重九”牌卷烟。为纪念卢沟桥事变,生产了“七七”牌卷烟。 在当时,许多爱国人士、吸烟民众纷纷放弃外烟,改吸“重九”“七七”。特别是“重九”,被广泛称为“爱国烟”“抗战烟”。因为产品供不应求,1943年11月20日,云南纸烟厂增加了夜班,实行两班制。 因为少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人们很难想象,在完全看不到发展迹象的上庄村,云南纸烟厂工人在1943年的生活状态,比如他们住在哪儿,如何上下班,闲暇时候做什么,生活得怎样…… 云南纸烟厂选址建厂后的近40年时间里,虽然几经变化已经更名为昆明卷烟厂,并在兼并了几十家小烟厂后得以发展。但其周边的景致,却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厂房的周围仍是农田以及错落的、低矮的房屋,连接工厂与城市的,仍是长长的土路。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现在称为昆明北市区的这片区域,是孤寂的,混沌的。昆明卷烟厂早早扎根于此,尽其自身的使命。这使命,除了有关商业、有关报国,还有关城市的发展。他们扎根于此,也拓荒于此。 所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75 一条路和仿佛停滞的时间 1975年的一天,清晨,彩霞在昆明的天空上初露端倪,城市在等待日出。圆通街的一个四合院外,王天培推着单车走出家门,他去上班。 作为返乡知青,27岁的王天培被分配到昆明卷烟厂。从圆通街到厂里的这条路,他要骑一个小时。这条路,就是后来的龙泉路。可当时,这路还没有名字。 车轮压过坑坑洼洼的路面,引起的震动经由车架、龙头反馈到王天培的手上,他猫着腰,骑上一段缓坡。一个小时的路程,他经过的大多是农田。早上的昆明很凉,他穿着当时时髦的绿色军大衣,戴着口罩和手套。 早餐,吃厂里的“伙食团”,可以选择米线、面条或馒头。昆明卷烟厂前,有条没有名字的街道,与工厂的三层楼房相对。街道约百米长,其间有些卖杂货和“吃食”的铺子。王天培很少会去这条街上吃,嫌贵。 实际上,在1975年,昆明卷烟厂的工作绝非人们的第一选择,因为工厂属于“轻工二类”,工资低、环境差。相比而言,大家更愿意去钢铁、机床、煤矿、冶金等工厂。 上世纪50年代的云南纸烟厂 王天培刚进厂时,厂里有制丝、卷烟、包装三个车间,机械用的是老式国产设备。他当时的工资只有17元,比起同龄人平均30元左右的工资,低很多。工作环境方面,昆明卷烟厂当时的灰尘很大,有的工人在车间里上一天班出来“只有眼珠子还亮着”。当时工人们流行的说法是,“下了班不洗澡老婆不让上床”。同时,车间里噪声大,王天培形容,当时在车间里说话,要“哇哇地喊”。 与王天培住在“城里”不同,厂里的工人们有的是附近居民,有的在附近租间平房或住在厂里简陋的宿舍。在王天培的记忆中,他刚进厂那几年,吃一碗米线要1毛钱。在他保留多年的烟标上,有一些当时的记录。比如差旅费1.2元、外出费0.2元,卖了几斤头发等等。 最开始进厂时,王天培在车队工作。他熟悉龙泉路,熟悉那种时间仿佛在这条路上停滞的感觉。 长久以来,这条路旁只有被农村和农田包围着的工厂和学校,犹如一条乡村公路。路边高大的桉树夏日里散发着浓浓的桉油味,路上跑着长长的9路公交车和解放牌卡车,行人和自行车都很少,路边只有一些零星的小餐馆、小卖部,偶有村民会赶集摆摊,商业几乎为零。 王天培和工友们一样,进厂,感受到的是车间里的灰尘和噪声;出厂,是大片的田野,是与乡下别无二致的景色。从昆明卷烟厂来到市区,在当时算得上是“进城”,工人们很难想象未来的样子。但马上,这片区域的变化,就会让他们应接不暇。随着经济的发展,昆明的北市区来了,现代化来了。 一开始,工人们感受到的是工厂效益的提高。1978年左右,昆明卷烟厂决定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整顿企业;1981年,“云烟”等产品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1985年,昆明卷烟厂的产量、产值、税金、利润均比1984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获云南省“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而后,昆明卷烟厂获得了“1990年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烟草加工业第一名”等荣誉。 效益的提高,除了工人们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厂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很大飞跃。 2000 厂区周围似乎成了卫星城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昆明卷烟厂由三个圆柱体建筑组成的办公楼建起来了。王天培回忆,当时除了工人文化宫,昆明卷烟厂办公楼的高度在昆明排名第二。随后,红云小区建成,其中两幢高楼被人称为双子星,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昆明北市区的地标性建筑。期间,龙泉路小菜园立交桥至昆明卷烟厂路段的改扩建完成。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昆明卷烟厂大门 即便如此,当时的昆明卷烟厂以北,除了几个工厂别无他物,人烟稀少,少有开发商驻足。可无论如何,在昆明卷烟厂效益不断提高之后,北市区的发展也开始起步,逐渐融入到了昆明主城区的发展之中。 当然,昆明卷烟厂的发展与昆明北市区的发展,虽然在时间上有契合,却并非完全的因果关系。一个城市片区的发展,应当是种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在北市区的发展过程中,昆明卷烟厂至少可以称得上是起点之一。 在昆明“南北之争”的讨论中,曾有网友用谷歌地图比对,简述33年来昆明的城市扩张。这名网友发现,从1989年开始,昆明城的扩张便突破一环。一开始,是城市西边和昆明火车北站附近得到开发。然后,城市东西两侧开始出现大片工地。1995年,昆明卷烟厂片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到了2001年、2002年期间,昆明城东西都逼近大山,扩张的方向只能走向南北。 王天培发现,北市区的农田少了,昆明卷烟厂周围似乎成了卫星城。此后,盘龙江沿岸开始得到开发。到如今,王天培曾经熟悉的龙泉路,农田没有了,城中村基本消失,新楼盘鳞次栉比,滚滚车流,日夜不息。 2000年前后的昆明卷烟厂,当时最显眼的就是由三个圆柱体建筑组成的办公楼 因为工厂办公楼的建设以及红云小区成为一时地标,王天培认为,北市区的发展是由昆明卷烟厂“带头”。据他回忆,在北市区开始“热闹起来”的时候,昆明卷烟厂也在为片区的城市建设出力。细数起来,出力不少。比如昆明卷烟厂曾经出资扩修了龙泉路从小菜园立交桥到昆明卷烟厂段的路面,还出资修建了北京路延长线、横跨盘龙江的几座桥、长虫山生态公园、红锦路最北端等。目前,红锦路最北这条500米的花园大道,成了周边居民傍晚休闲散步的黄金地带。 为北市区建设出力,昆明卷烟厂还在继续。 从1941年到2019年,城市的发展,通过对比便清晰可见。那是一个不及足球场大小的云南纸烟厂,与现在现代化的昆明卷烟厂之间的对比,是无名土路与繁华龙泉路的对比;是马驮人背与现代化运输的对比。 然而,现代化从来不只是硬件的现代化,钢筋水泥的现代化,还包括理念的现代化,比如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理念。王天培回忆,随着昆明卷烟厂效益的提高,工厂还通过投资购买清污船等方式参与滇池治理,并参与了昆明的污水、大气治理,长虫山的生态环境恢复等等。 王天培觉得,这是企业责任的觉醒、践行。不过,就企业对于一个片区,甚至整个城市发展的影响而言,他认为,企业自身在行业内的发展与创造更为重要。 2019 不起眼的地方变希望之地 王天培举例子,中国烟草技术装备、设计理念领先世界,其严苛的要求,促进了很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其中,中国的印刷业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烟草机械的发展,因为如果提供原料的印刷厂跟不上烟草机械的发展就将被淘汰。此外,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比如无土栽培技术,也是烟草行业很早就开始尝试的。 当然,还包括种种企业规范和企业文化方面。 在这方面云南昆明卷烟厂的产品有哪些,王天培认为,昆明卷烟厂在1992年前后变化很大,颠覆了他刚进厂时工厂还是“轻工二类”和“环境差”的印象。1990年前后,昆明卷烟厂就在着手创建“国家二级企业”(以下简称“国二”)。全厂动员,工人的服装、发型、车间里的清洁卫生都有了很大变化,工人们开始佩戴厂徽、胸牌,开始执行进门打卡制度,而且有了厂歌。特别是环境方面,因为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加之工人们倾力打扫,曾经的灰尘和噪声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不仅如此,从当时的种种制度来看,为了符合“国二”标准,昆明卷烟厂做了系统性的工作。比如建立全厂范围内的标准化体系,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注重企业发展的精神提炼,确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降低物耗、提高产品质量等等。 一系列动作的直接结果是,1992年6月,昆明卷烟厂被认定为国家二级企业。在云南省烟草行业内,这是第一家“国二”企业。间接的结果是,昆明卷烟厂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现代化企业的雏形。 一家企业其文化和理念的率先发展,除了带动企业自身发展外,还会造成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其他企业将会主动或被动地学习该企业的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得以进步。这是王天培所说的企业自身发展对城市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那之后,昆明卷烟厂又成为“国一”企业,然后是全面贯彻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体系……直到2011年,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开始领先世界。 如今,王天培已经退休了,但他经常和业内的人讲,如果要参观花园式工厂、现代化工厂,只需要看昆明卷烟厂。 2019年,现代化的昆明卷烟厂 就现代化来说,昆明卷烟厂目前是业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之一。外人不会知道生产何时开始、何时暂停。能看到的,只是原料进厂后,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般,不断变换形态,直到成为一件件包装好的成品。 所谓花园式工厂,业内的一个共识是,让人只闻花香,且听鸟鸣。曾有参观过昆明卷烟厂的专家与王天培交流,昆明卷烟厂的“花园式”,得益于其一流的厂房与设备。 昆明卷烟厂,1941年起扎根昆明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苍竹乡上庄村豆酱塘。现在,这里是昆明北市区——一片充满希望之地。从云南纸烟厂到昆明卷烟厂,再到红云红河集团,从混沌荒芜,到车水马龙,这是一座工厂的拓荒之路。一路上,它给城市扩张提供方向,给人们以智慧和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