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网

香烟网>香烟信息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的来历:古代云南烟草的发展史

导语:

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烟草生长。 相传早在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中,因为军营中雾瘴浓重,将士们水土不服,诸葛亮非常忧心,就询问当地人,得知了一种叫草叫做九叶云香草,香味非常芬芳,可以缓解水土不服的情况云南香烟,就命人采集来分发给将士,点燃之后闻它散出的烟,可以破除瘴气,就是水烟的前生。上述民间传说,虽然见于专书记录,但未说明其依据;此外,也未见其他文献佐证,尤其未见蜀汉时期的史籍记载。今立此存照,有待今后能有新的发现来加以证实。

云香草

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云南烟草

今天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种烟和吸烟的习俗。他们在追忆其种烟或吸烟的历史时,都说是"从前""很久以前"等。兹选择几例以明之。以前有一人名阿闭,他和花妹子相爱生下两个孩子,后然而花妹子突然生病死了,这给阿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此后,阿闭既要下田做活,又要烧饭带孩子,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他每天都带着孩子到妻子坟前痛哭,口哭干了,泪水流干了,过分的伤心使阿闭几次昏迷过去。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妻子坟上长出一棵大叶子的草来。阿闭好像在梦中隐隐约约听到妻子对他说:"我亲爱的人呀,我已经离开了你们,以后你苦闷的时候,把我坟上的那棵大叶子草卷成一卷,点上火吸它,将会解除你的苦闷,因为它是从我身上长出来的,它的名字叫烟。"后来,阿闭忧伤时,就吸起烟来。他的儿子长大后,想念妈妈时也跟父亲一起抽起烟来。从此人们就一个跟一个地抽起烟来。这种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

烟草

景颇族:从前有一个寡妇,她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寨子里老老小小都喜欢这个小姑娘,小伙子们都追求她,其中一个长得很结实的小伙子深深地爱上了她。寨子背后有个石洞,这个美丽女孩与结实小伙常在石洞里约会。一天晚上,美丽姑娘先到石洞等待结实小伙子到来。突然一声巨响,石洞倒塌下来,将姑娘埋在了石头下面。小伙子来了,不见石洞,也不见女孩,他找遍了附近九座山、九条箐,都找不到心爱的姑娘。寡妇听到消息后更是心急如焚,她与小伙子又四处寻找。他们连续找了几天,最后发现女孩被死死嵌在岩石之中,无法解救。到了第六天,石洞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但姑娘不见了,石洞里却长出了一棵草。寡妇走来云南香烟,呆呆地望着那棵草喃喃自语:"小草啊,你就是我姑娘的魂吗?你是怎样长出来的呀?"她难过地采了两片叶子回家了。从此,她把小草的叶子当作女儿,每当忧伤时,就边抽泣边亲吻,有时干脆将叶子放进嘴里嚼起来。嚼着嚼着,心里的悲伤消失了。从此,人们在景颇山种起了这种烟草,每当遇到忧伤的时候,就摘烟叶来嚼,一代传一代,直至如今。这是景颇族嚼烟习俗的由来。

景颇族

佤族:很久很久以前,在阿佤山的一个部落里,有一个名叫肖三不勒的中年男子。有一次他到数十里外的一个集市去赶街,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两人相见格外高兴,他们又是抽烟又是喝酒,直到天黑才各自回家。肖三不勒醉醺醺地穿过原始森林,走到一个崖子边的干树丛旁坐下歇息。不料,干树丛里躺着一条大蟒蛇,它闻到人的气息,即转动身子,长开大口,想把肖三不勒一口吞下。肖三不勒凭借多年野外生活的经验,在黑暗中从腰间掏出火镰包和"束麻克"(佤语,即最烈的旱烟),并点燃"束麻克",深深地吸了几口,对着蟒蛇喷出一缕淡蓝色的烟雾。这刺鼻的辛辣味直熏得蟒蛇鼻涕眼泪直流,并渐渐失去知觉,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地横躺在地上。这时,肖三不勒已经没有了醉意,他趁着蟒蛇昏睡,飞快地离开现场,奔跑回村。他把自己险遇蟒蛇,并用"束麻克"熏昏蟒蛇的经过向部落头人和村民们一一讲述了。肖三不勒的故事很快传遍阿佤山。从此阿佤山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种"束麻克",同时男女老少无论在家或下地,嘴里都叼着烟锅,不断地吸烟。这是佤族为防御毒蛇伤害而栽烟和吸烟的由来。 上述彝族、景颇族和佤族的口述历史,无论是为了解除忧愁或思念亲人而吸烟,还是为了防蛇伤害而吸烟,都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这就是说,这些世代居住在今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祖先早已懂得了种植烟草和吸食烟草,而且种烟和吸烟成了一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佤族

历史文献中的云南烟草

在明清时期的文献中,按:《滇南本草》(又作《滇南草本》)系明人兰茂所著,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性药物学名著之一。兰茂(1397~1476),今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人。《滇南本草》载滇产草药200余种,末附验方数十则。据道光时云贵总督吴其濬考证,其成书于明正统元年(1436)。近人认为"后人屡有增补"。书中将烟草称为"野烟",即尚未进行人工种植的烟草;而未言及可以吸食的作用。可见,明代,在云南,烟草的功能仅仅表现为药用而已。

《景岳全书》系明末名医张介宾所著,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该书对"烟"即烟草的记述,先述吸食功效,后述药用价值;并详述了吸烟的种种功效。这说明,迄于明末,吸烟不仅可以防疫驱寒,还可以"避瘴"等,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吸烟之风逐渐盛行起来,除南方和北方之外,"西南一方,无分老幼,朝夕不能间矣"。

《景岳全书》

烟草自何处来

烟草的原产地在美洲,主要是中美洲和南美洲。早在距今3500年之前,已经有人会种吸食烟草,有人说:"烟草曾与西红柿、土豆、玉米和巧克力一道并称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发明。"

吴晗在其《谈烟草》中指出:"在中国方面,最初传入烟草的是17世纪初年(即明代万历中期)的福建水手,他们从吕宋带回来烟草的种子,再从福建传到广东,北传到浙江。

上述烟草传入中国的"万历说",史志记载充分,叙述也较详细;尤其是有明代万历、天启时的学者在其著述中明确加以记载,加之明史泰斗吴晗先生进行了精审考证,因此"万历说"应可成立。约当公元16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至于"嘉靖说",一则未见明代文献记载,二则考古发现仅为孤例,故此说难以成立,尚有待新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加以证实。 需要说明的是,实为"晾晒烟",并不是烤烟。至于烤烟以及之后的白肋烟、香料烟等传入中国,则是20世纪以后的事了。

烟草叶

烟草入华的路线

而烟草是如何进入我国的呢?吴晗先生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有三条:一是"从菲律宾到我国台湾,到漳、泉,再传到北方九边";二是"由南洋输入广东";三是由辽东传入,"从日本到朝鲜到辽东"。应该说,第一条路线即从今菲律宾传到福建的漳泉地区是最主要的路线。因为自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解除了自明初以来一直实行的海禁,允许漳州月港开放"洋市"。到了万历年间,漳州月港已与南洋群岛以及朝鲜、琉球、日本诸国与地区有直接往来。烟草从菲律宾"泛海"传入最早开放海禁的漳州是完全可能的。

漳州月港

烟草自何时来

烟草何时传入云南?在学术界有5种说法。 "三国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得九叶云香草,香味芬芳,可以避疾消瘴……" "洪武说":"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西征入滇期间,曾吸烟以避瘴的情形。""嘉靖说":"根据其他更较可靠之记载,烟草系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43)由美洲原产地输入中国之后,先在沿海之福建漳州等地种植,渐则深入内地。" "万历说":烟草于"明万历时(传)至中国后,由闽、广滨海区渐渐移入云南";又,烟草传入中国后,先在闽、广沿海地区种植,"在明万历、天启年间更推广到西南区域"。

首先,据史料记载,万历十一年(1583)和二十二年(1594)明军先后两次入滇击退缅甸入侵。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的《景岳全书》所谓"向以征滇之役"即指这两次抗缅战役。其间,明军曾深入滇西瘴疠流行之地,传染了疟疾;但有一营军士却安然无恙,原因是他们吸食烟草,并将烟草籽种带入了这些地区。这就是万历时通过明军"征滇之役"将烟草传入云南的经过。对此,2014年出版的《烟草史话》也有相同的认识;其次,万历时期,更确切地说是万历中期,烟草传入云南,烟草自万历年间进入我国,时间先后连接,自传入之后,先在福建、广东种植,不久便传入云南等地。因此,"万历说"是可以成立的。 由上所述,烟草来华的时间,既不是"三国时期",也不是明代的洪武、正统或嘉靖年间,而是万历中期,大约是公元1583~1594年。距今已有400多年。

烟草种植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烟草传入云南的路线有3条。 由福建、广东传入云南。对此,《新纂云南通志》这样写道:烟草传"至中国后,由闽、广滨海区渐渐移入云南"。这应是主要传入的路线。 由印度、缅甸传入云南。对此《云南省志·烟草志》这样写道:"明朝万历四十年至清朝乾隆元年(1612~1736)一百余年间,烟草由印度、缅甸传入云南的腾冲、梁河等地。"按: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已有一条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腾冲西去缅甸、印度,再入阿富汗、伊朗等国的古道,当时称为"蜀身毒道",当代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烟草沿着这条古已有之的道路从印度、缅甸传入云南,这也是可能存在的路线。

南方丝绸之路

烟草的功效

烟草长期作为药物使用。《滇南本草》原来成书于正统元年(1436),但"后人屡有增补";关于"野烟"条最有可能为后人所"增补"。这一条,首先写烟草的药性,"性温,味辛麻,有大毒";接着写烟草的药用功效,即可以治疗"一切热毒疮""痈疽搭背""无名肿毒"和因吃了死牛烂马的肉所中之"恶毒"等。"野烟"条48字,只字未提烟草还可吸食的作用。可见,烟草传入云南后,在一段时期内,人们主要将它当成可以治疗热毒或中毒的药物来使用。 到了万历末年和天启初年,而吸烟能"疗百疾"。对此,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的《景岳全书》作了十分详细的记载。前面已作全文引述,兹不赘。简单地说,该书认为:吸烟,治表可以驱寒避瘴,治里可以暖胃止痛等。张介宾为了让人们接受吸烟具有治病功效,还在关于"烟"的后面写了他自己的体验:"予初得此物亦其疑贰,及习服数次,乃悉其功用之捷如是者。"张氏的说教到底有多少影响姑不论之,但当时社会上吸烟之风已经颇为盛行,如张氏所言"今(指天启初年)则西南一方,无分老幼,朝夕不能间矣"。可见,迄于天启初年,烟草单纯的药用价值已逐渐淡化,而吸食的"功效"则被无端夸大。

《滇南本草》

结语

烟草原产于美洲大陆,15世纪末叶传到欧洲,16世纪传到亚洲,并从菲律宾传到中国,最初在福建、广东种植。16世纪末年,从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传入云南,从此,烟草便在云南落地生根。烟草入滇之初,主要作为药物使用。万历末年至天启初年,则被普遍用来吸食。乾隆时"滇省各郡,无处不植蔫(烟)",甚至滇西边疆民族地区也都种植烟草。当时滇产的烟草称为"兰花烟",俗称"土烟",属于后来所谓的"晾晒烟"。

明末及清代前期,云南烟草广泛种植,吸食烟草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即为后来的近代云南烟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滇南本草》

《景岳全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