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代工订单逐渐释放 国内模组厂能否迎来拐点?
时间:2022-12-04 16: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手机市场订单量一落千丈,产能过剩在零部件供应链中已经随处可见,对于摄像头模组行业来说,早期过度扩张导致供过于求的情况尤为严重。 有模组厂告诉集微网:“现在产能越大的供应商压力就越大,每一家都是在想尽办法把产线塞满,车载、IoT、笔电、AR/VR......来者不拒,几乎每家厂商接单的标准都拉到很低。” 值得庆幸的是越南代工烟,视觉方案在消费电子、汽车、物联网、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这也给了供应商们寻求其他出路的机会;虽然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技术经验丰富的厂商往往能在更短时间内适应新赛道的需求变化,从而度过市场的低迷期。 高伟电子斩获速腾代工订单 集微网近日从业界获悉,由于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订单量大幅提升,该公司为满足交付与立讯精密达成合作,而立讯集团体系中的高伟电子也随之受益,斩获速腾聚创雷达的模组代工订单。相关人士透露“速腾今年预计能出货600-700万台,短时间内起量导致没办法交付,所以去年就跟立讯成立了合资公司,由高伟电子通过JDM的模式参与设计和制造。” 该相关人士还提到:“速腾的激光雷达组装、接收发模组组装、标定以及测试都是由高伟做,今年7月已经开始量产了,目前设计的年产能在100万颗左右,但客户定点数是远大于这个量的。速腾之前是有自己的产线,未来应该都会往高伟这边转,自己就专注在方案和软件的部分;高伟2022年拿到的订单份额大概是20%左右,明后年的量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速腾聚创主推的激光雷达是采用半固态MEMS方案。产品速腾M1在2021-2022年间陆续用于小鹏G9、威马M7、上汽智己L7、广汽 Aion LX Plus等车型上,平均单价约1900美元。每款车型的激光雷达用量基本都在2-3个,单车价值量能够达到3800美元以上。如果速腾聚创的出货量能够按预期增长,那么负责多个环节组装代工的高伟电子业绩受益程度也颇为可观。 不仅如此,集微网从分析人士处得知,虽然高伟电子当前主要是供货的速腾聚创,但与其他激光雷达厂商的合作也在洽谈当中。众所周知,智能汽车是立讯精密布局非常重要的一环,收购奇瑞这一动作不仅为自己整车代工业务提供了发展平台,同时也为包括高伟电子在内的各类零部件厂商挖掘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高伟电子之外,其他有DToF技术优势的模组厂也在争取激光雷达的代工订单。 “因为Lidar本身就是DToF的一类,所以之前有量产过DToF模组的厂家在设计、制造方面都会更有优势,包括像舜宇光学,目前也有激光雷达的模组代工订单在出货。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舜宇目前主要是为图达通供模组,其他客户的也有,但占比相对少一些。”上述分析人士谈到。 据了解,图达通的激光雷达产品是采用半固态转镜的方案,在2021年上市的蔚来ET7、ET5上都有用到,产品单价约为1000美元。 业绩新增长点将至未至? 虽然激光雷达厂商的订单开始流向供应链,但这些厂商能否借此迎来拐点还是要画一个问号。未来几年,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和激光雷达的上车率是决定供应链业绩增幅的关键因素。 诚如我们所知越南代工烟,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先后遭遇多次阻碍。其中周期最长,影响最大的就是车规级芯片缺货,这也直接导致车企一度停产、减产,从而拖慢了市场规模增长的速度。 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消费者购车换车的欲望降低,可用于此支出的金额也相对减少,因此高性价比的车型往往会更受欢迎,然而性价比又与激光雷达普遍高的造价相悖。以MEMS方案为例,其中最贵的成本就是真机模组中的电池芯片,一颗价格大概在800-900元人民币,这也导致现阶段半固态MEMS雷达的价格居高不下。 此前接受集微网采访的一家方案商谈到:“比较理想的智能驾驶方案至少需要3个雷达,如果成本允许的话5个是要有的,现在主流的方案其实在成本、体积和使用寿命上都多少会有瓶颈。虽然比同等线数的机械雷达已经降了一个量级,但还是有很多终端没办法接受多个雷达的价格。”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市面上新能源汽车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都以1-2颗居多。 这也意味着,只有规模相对较小模组厂才能够在短时间内享受到激光雷达市场的红利。如果因手机市场订单缩减导致产能缺口过大,激光雷达市场目前的体量无疑就是杯水车薪。 不过每一种新产品的普及和价格下降都需要过程,新势力的参与或许会让这个过程加快。尤其是现在许多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厂商也涉足这个领域,不同的“基因”势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华为觉得激光雷达长期能降到一两百美元一颗。” 其实对模组厂来说,融入消费电子的“基因”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相比核心的芯片环节,模组厂的门槛显然没有那么高,激光雷达的组装代工就是从早期只有日、韩厂商能够完成,发展到不少国内厂商也能分一杯羹的局面。消费电子行业厂商能够让价格更快下降、产品更快普及的同时,势必也会把组装环节的加工费压缩到极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