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下龙湾与河内:往事真的如烟吗?(修订版,含哈佛大学收藏老照片)
时间:2023-01-11 16: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越南下龙湾,船与人的对比(2002年12月摄) 越南下龙湾的景色, 河内这个牌坊,虽然用汉字,风格上有自己的特点 “仁厚传家”。用过汉字的国家很难抹去痕迹,这些汉字与华人没啥关系,后来我到越南会安采访,发现年轻越南华裔基本上不识汉字,拼音文字太容易了,很少有人愿意进入这样的迷宫,宁愿学英文,世界通用的英文好学多了…… 1883年河内地图 印度支那地图 1902年河内建筑和法国军队 河内,带枷的囚犯 河内,应该是宫廷使者,看上去与明代官员没啥两样。 这组老图片来自哈佛大学影像库。越南北部受儒家文化影响深重,或者说,越南实际上作为中国的附属国时间很长,但它的确不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个国家很顽强的,他们对“外国入侵者”的反抗向来就斩钉截铁的——读过一本他们自己写的越南史,对这一点印像深刻,有意思的是那本书是文革时出的,那时还有暗戳戳的“抗美援越”,很难想象的是,不久中越就因西沙问题翻脸了,政治永远是说不清楚的,但血缘是存在的,我一直觉得越南北方人与中国岭南人是有血缘关系的,文化上,就不用多说了…… 胡志明陵寑和漫画,漫画来自哈佛大学 阿山说,男人……干大事呐 河内景致 河内景致 往事如烟? 越南下龙湾的景色,在法国电影《印度支那》中已经读尽识透,那是歹毒的夏天,英俊的法国海军上尉和痴情的越南少女,奄奄一息在亮闪闪的海面上漂流,美丽诡谲的石林焦渴得冒烟,侠骨柔肠的上尉往少女嘴边滴水,九死一生,似乎真的到了世外桃源,在西式家庭长大的越南贵族少女一厢情愿的爱情燃烧似火,骨子里却仍然沉积着亚洲人的造血因子,一旦引动,便绝尘而去,献身于惨烈的民族独立事业,将在逃亡中生下的中西混血儿留给视她为心肝性命的养母,养母是海军上尉曾经的法国情人,一个殖民农场主富有的独养女儿,从政治上来说,正是越南公主的对立面……这个影片里所有的人似乎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唯独那个始终行走在矛盾边缘的海军上尉不明不白“自杀”了! 史诗般故事片叙述法属殖民地殖民者血腥掠夺下人的良知与兽性的冲突,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当然也不可能温情脉脉,影片中刚烈的情爱故事始终交缠着人性冲突和东西方文化不自觉的碰撞,这个老片给我以深刻印象,以至真正到下龙湾反而有不实的感觉:那天寒风凛冽,偶尔飘着细雨,我们刚刚离开酷似70年代末中国小镇的海防,漂游海面,人们都兴高采烈地拍照、吃海鲜,我戴着风帽呆呆地站在甲板上,浓云积蓄,像天空一样阴沉的石林缓缓走过,给人感觉是冰山一角,这看似平淡的海水恐怕比溶洞还深罢?!下龙湾的溶洞与广西境内的喀斯特溶洞没什么两样,这实际上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土地! 这个国家什么都是袖珍型的,娇小的色调偏暖的法式建筑,娇小的皮肉细致的女人,他们称汉字为儒字,至今庙宇和隆重的厅堂仍然镌刻着汉字,越南在阮朝尊孔崇儒曾经极盛,不出百年,曾经盛行的汉字和本民族的喃字都迅速被拉丁化的现代越南文吞噬,据说拉丁化拼音越语是在西方人和越南本民族维新者的共同倡导下才取代了汉字与喃字地位,是喜是悲真是说不清楚! 我不谙方言学,个人直觉越南京族人发音与词汇都类似中国广东话,“越”与“粤”是不是真的有血缘关系呢?这个不幸的国家千百年来屡遭异族蹂躏,文化上逞现出一种杂糅漂浮的无根状态是不争的事实,打开电视,基本上是中国大陆和港台的片子,我不知道他们本土文化在哪里。 河内四季是比较分明的,冬天,又去不了西贡,也感觉不到什么热带风情,湿漉漉走过巴亭广场去看躺在灰色石头建筑里的胡志明,不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修筑这样一个石头纪念堂需要多少银子?!这位精瘦的令人尊敬的老人生前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据说他希望自己火化,这个愿望却被尊敬他的人那么轻而易举地否决掉了,而这些人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穿过陵墓我几乎窒息,一直走到长长的林荫道上,方缓过气来,浓荫遮天蔽日,只有在热带才有如此笔直参天的树种,稀奇古怪的灌木亦令人迷乱不已。 卖传统藤器的女孩儿英文说得极好,我想我是闯到专做西方人生意的地方来了,在这里,人民币与美金通用越南烟,越南盾倒成了游客们戏扮百万富翁的道具与调侃的笑料! 邻街就是这个城市的交通要道,下班高峰,烦躁不安的摩托车像乌压压马蜂嗡嗡掠过河内街头,我站在那里,目瞪口呆。导游阿山是幽默的小伙子,他说越南女性十分操劳,你看看,上班是女人,买菜是女人,插秧是女人越南烟,做生意还是女人…… 我说那你们男人哪去了? 他笑了,男人?你没看到?!喏,他们都在咖啡馆里聊天,干大事呐! 阿山眼窝很深,笑起来有些居心叵测的样子,但小伙子实在淳朴得很,尾音软软的汉话十分流畅,从他那里我了解到许多走马观花看不到的东西:越南,至少是在越南北方,实际上仍残存着浓重的儒教文化,甚至连糟粕比如重男轻女,比如恶俗的多妻倾向,至今尚未完全剔除出去,普遍的,侵蚀大量耕地的隆重奢侈的土葬,某些落后习俗与旧时岭南甚至是闽南乡村没什么两样……但有一点是大家眼睛看得到的,他们楼宇虽小,却雅致整齐,很少看到我们城乡结合部那些横七竖八,如癌肿一般恶性增生的“洋楼”,我一直以为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有些合理内核,即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是我们现在“富起来”了,不少人倒将老祖宗的精髓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越南经典电影《青木瓜》(一为《青木瓜的滋味》),不知这位法籍越南导演陈英雄有没有中国血统?这个对白少得出奇的影片每个画面都洋溢着东方式的禅味与静静诗意,美得令人揪心……往事如烟,这究竟是后现代的“作秀”,还是识透西风之后的回归?!抑或是在本土资源严重缺失之后,格外意识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东方文化的珍贵?! 2006年4月15日 (新浪文章搬家,图片重新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