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旬老汉,凭“造假”带领全村年创收1.6亿,警方说不犯法
时间:2023-12-03 04: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原创声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内容包含少许艺术加工) 方兴庆,一个朴实无华的八旬农村老汉,却凭借一手“造假”的手艺,带领全村发家致富,甚至在2020年创收达1.6亿元。 警方面对全村“造假”的情况,无能无力,竟说:“不犯法” 曾经的烟涧村贫穷、落后,家家户户都以种地为生。现在的烟涧村“伸手一摸两汉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低价批发马踏飞燕,物美价廉战国方鼎……”还被称为青铜器之村。 一、兴趣初显 1942年,方兴庆出生在河南洛阳烟涧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境清贫,方兴庆甚至没有怎么读过书。 但是他自小心灵手巧,家中锅碗瓢盆或者桌椅板凳,若是有破损,方兴庆便会展现出他高超的动手能力,将这些破损的家具修复如初。甚至他还曾尝试冶炼铝制锅具。 网图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农民一生的写照,土地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来源,农民几乎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田垄之间。 但是方兴庆却不同,他并不热衷于种田,他会抽出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机缘巧合下私自造烟的村子,他对青铜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3年,在田间耕作的方兴庆,偶然得到一面青铜器的镜子,他小心翼翼擦拭掉青铜器上的灰尘,看到了这面青铜镜子的全貌后,他心动了。 网图 虽然知道这个青铜器是文物,要上交国家,但是方兴庆如痴如醉的看着青铜器上的花纹,看着这个洋溢着时代神秘感的文物,他存有私心的将它多保留了几天。 随着方兴庆对这面镜子的深入的了解,他发现,这面古镜虽然花纹精美,小巧精致,经过他多方对比后,最终确定,这个青铜器是赝品。 二、漫长仿制路 方兴庆对于这面镜子是赝品感到可惜,但是他忽然想到,既然别人可以仿造出来,为什么我不行呢? 说干就干,方兴庆查阅各种古籍,通过书籍,记录片,等方面了解我国古青铜器的历史和铸造手法。 方兴庆在了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后,他找来村子里的一位银匠和木匠,他们三个人,在一方残破的院子,研究铸造古制青铜器。 破旧的瓦房,昏暗的煤油灯,没有抛光机和气焊等的工具,仅仅靠着锯条和细砂纸,和一双手,方兴庆三人便开始了仿造青铜器之路。 方兴庆三人在院子中,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冶炼炉,没有趁手工具的三人,从冶炼到刻画花纹等,都是由他们自己一点点手动打磨刻画的,尽管手不止一次被烫到起泡,手指已经磨得出血,他们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铸造出一面青铜镜,可是想要给镜子赋予时代感,才是他们接下来要面对重中之重的事情。 为了给镜子“上锈”,方兴庆三人,通过多年的务农和手艺,他们了解:硝酸可以使铜溶解,化肥可以让金属生锈。 有了科学依据的方兴庆,他经过多次尝试后,终于知道,如何让铜镜表面便染上一层淡蓝的铜锈色,他先是仔细的将硝酸涂抹到铜镜表面,然后将其放置到硝酸铵的化肥中,放置三到五天。 虽然是铜镜表面有了铜锈色,但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这个是劣质的仿制品,为了让它更逼真。 他经过大量查阅资料,经过多种尝试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让青铜镜以假乱真的方法,那就是他调制一种酱油醋,均匀的喷洒在铜镜表面,再经过泥汤的洗礼,他就会显示出具有年代感的古铜绿色。 从无到有难,但优化工艺,就会简单很多,方兴庆从冶炼,制模,雕刻,配色等方面摸索,他渐渐整理出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造假”流程,并成功仿制了一面战国时代的“牛鼻象背”铜镜。 方兴庆曾经拿着这面高仿的镜子,前往古玩鉴定中心,让专家鉴定过,经过专家各方面的鉴定,竟没有发现这是一面仿制的镜子。由此可见,当时的方兴庆在仿制青铜器方面,是多专业了。 三、曲折经销 虽然方兴庆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仿制流程,但是由于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这个上面,忽略了田间和家中的活计,让他老婆很是不满,他荒废活计,做这些旁门左道,还没有丁点收入,都让他老婆十分生气。 网图 因为方兴庆沉迷青铜器不可自拔,他老婆也不止一次劝说他回归正业,好好干活,赚钱养家,就在他犹豫不决,打算放弃的时候,一个伯乐,让他有了继续下去的想法。 方兴庆已经成功的制作出一面高仿的古制青铜镜,但是他一直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完全没有任何销售经验,和销售门路。 没有办法,他前往古玩街,找到一个地方,效仿他人,在地上铺上红布,将仿制青铜镜放在上面,他就蹲在一旁,等待着,是否会有人中意这面古镜。 网图 没过多久,方兴庆小摊面前就来了客人,是两个广东生意人,他们拿起青铜镜,仔细观察讨论着,看着这面青铜器精致的花纹,十分具有年代感的气息,让他俩纷纷认为这面镜子是真品。 方兴庆并没有因为青铜镜过于和正品相像而漫天要价,身为本分的老实人的他,告知面前两个人私自造烟的村子,这个是他仿制的工艺品,不是正品,如果需要,就按照市面上工艺品的价格就可以。 他们二人对于青铜镜是仿制品而感到吃惊,但是由于特别喜爱,所以最终出价500元拿下了这件青铜镜。 看到他们出价这么高,方兴庆很吃惊,想要拒绝,但是他们直接放下钱就走了,要知道在六十年代,方兴庆一年都不一定可以赚到500快。 方兴庆将钱拿回家中后,他老婆听到这个是卖那面镜子赚到的,很吃惊,但只要不违法,她也就任凭方兴庆折腾了。 四、进化 方兴庆通过仿制青铜器赚到第一桶金后,他便有了要通过买青铜工艺品发家的想法,再加上自己老婆也不在阻止,他便继续研究。 在1965年,方兴庆在一位明见手艺人哪里,学到了“鎏金”工艺,并且将这项工艺使用在了青铜器上面,扩大了他仿制青铜器的种类。 鎏金文物:唐代羊头酒杯 随着方兴庆在仿制青铜器上面发家,渐渐地,他已经带动整个烟涧村铸造青铜器发家致富。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方兴庆带领烟涧村进行了第一次改革:他先是扩大了仿制青铜器的种类。 从铜钱,铜镜等小物件,开始向青铜钟,青铜鼎等大件青铜器发展,他甚至亲手铸造了一件高仿的古铜钟,这件古铜钟重达860公斤,曾悬挂在济源的王屋山上。 网图 随着烟涧村高仿古青铜的名声传开,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做起了文章,“以假充真”的青铜器产业链,搅乱了市场秩序。 方兴庆了解到,有人用他们高仿的青铜器冒充正品时,他很生气,这个违背了他的初心,他便前往村长住处商谈。 在他的建议下,烟涧村每一件青铜器都是独属于他们村子的标识,这样既断绝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假乱真,也打出了他们村子的特色,进一步打响了了烟涧村的“仿古青铜器第一村”。 在本世纪末,方兴庆带领村中年轻人,对于青铜器再一次进行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解上锈”技术的成熟,在安徽,山西等地,纷纷出现了大量的赝品工厂,仿真度上面甚至一度超越当时小有盛名的烟涧村。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方兴庆了解到,烟涧村仿制古青铜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后,他带领村子里几个年轻人,开始了第二次青铜器改革。 他花费数万元,学习了一个“秘方”,并在此基础上改良了这个秘方,让烟涧村重登仿制青铜器首位。 五、乌龙事件 在方兴庆成名之初,还曾被请到警局喝过茶,警方气势汹汹前来抓人,到安然无恙的将方兴庆送回来,还一度成为村中的笑谈。 方兴庆“高仿青铜器”的名气,在古玩圈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登门拜访,希望可以买一件青铜器。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方兴庆仅仅一面青铜镜,就卖出了上千元的价格,让他家成为村中富豪家庭,他建起了当时全村最豪华的房子,三层的青砖瓦房。 方兴庆仿制青铜器不仅给他带来财富,还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1981年,急促的警笛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随着警车停在方兴庆房门口,逮捕了当时正在做青铜器的他,并且警方在方兴庆家中没收了大量的仿古青铜器,在当时的村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正在村民议论纷纷的时候,方兴庆又被警车带了回来,看着方兴庆安然无恙的回来,并且又一心投入到铸造青铜器中。 让村民们了解到,方兴庆并没有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且方兴庆铸造售卖高仿青铜器不犯法。 那到底为什么方兴庆会被警方带走的呢? 原来是因为方兴庆涉嫌参与一起“文物走私案。” 网图 文物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国家财富,然而有些别有用心之人,他在方兴庆手里购买仿古制青铜工艺品,冒充正品出售,来牟取高额的利润。 经过警方多方调查,最终确认方兴庆出售时,都会说清楚是仿制,并且是按照工艺品的价格出售,并未参与文物走私,所以将他放了回去。 方兴庆自己通过仿制古青铜器发家致富后,再加上这个合法,便有了带领全村人一起做这个的想法,就算当成副业也行啊,方兴庆就找到村长,和村长说起来自己的想法。 村长感慨于方兴庆的无私,便召开村民大会,询问他们的想法,村民看到方兴庆已经发家致富,且并不违法,纷纷同意加入。 烟涧村位于河南洛阳伊川县葛寨乡东北部,曾几何时,这个村和河南其他农村一样,以种田为生,现在之所以可以全村脱贫奔小康,离不开“造假教父”方兴庆努力。 现在的烟涧村,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他们的仿古青铜器至少被二十多家博物馆收藏展出。 2020年,凭借“仿古文物”的手艺,烟涧村的年产值高达1.6亿,自2005年,烟涧村“仿古青铜器第一村”的名声打响后,这个村的年创产值达9000余万元。 烟涧村主要有各个历史时期文物复仿制品、人物造型、工艺品等三大系列1000多种,如马踏飞燕,洛阳鼎,天子六驾等,他们的产品销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美、英、日、加、法、德等国家,受到一致好评,其中在东南亚地区尤为抢手。 结语 方兴庆凭借一己之力,将烟涧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现在一个土豪村,他自己富起来后,没有藏私,带领全村发家致富。 方兴庆不仅仅让村子富了起来,带动了村子的旅游业,更是让那沉淀了无数的岁月的古青铜器,带到了大众的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沉淀在历史洪流中的文化,销往世界各地,弘扬了我国文化。 文物是我国无价的瑰宝,出售工艺品是可以的,还能弘扬我国文化,但仿造以正品出售,是违法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合法的创收,就像方兴庆一样,坚守底线,发家致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