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块的中华烟,到日本只卖20块?为何国外卖得这么便宜?
时间:2024-02-15 14: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在国外卖的那么便宜? 比如中华香烟在国内卖七八十块,在日本只卖20块;92号汽油在国内每升七八块钱,在越南只卖3块。 是不是企业崇洋媚外,赚中国人的钱在补贴全世界? 国外卖便宜原因 其实这事吧,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 首先从税收方面来说,在国内香烟都是征收重税的,比如售价100块钱的一包烟,其中有59块都是税。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烟民超过3亿,而我国每年因吸烟导致各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已经高达120万人以上。 为此,国家出于对老百姓身体健康的考虑,颁布了一系列控烟措施。 同时,香烟的价格也比过去要高。价格越高,一些人可能就会选择戒烟或者减少吸烟,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限制吸烟人群的规模。 而在国外,由于每个国家的税收政策都不一样,尤其对日本来说,对烟草这一块并没有很高的税。 再者,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可能对香烟的口感和味道有不同的偏好,所以生产商可能会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来调整他们的产品。 比如国内的中华烟用的是国产烟叶,因为国产烟叶更容易获取,成本更低,且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但出口的就不一样,用的是国外当地的烟叶,也更加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 同时烟草的配方和工艺上面,比如烟的味道、嗓感等等,生产商也会做些相应的调整。 还有就是不同地区对于香烟的需求不同,比如日本吸烟的规模只有3500万,并不是很庞大的数量,而且本国也有相应的烟草品牌。 我们作为“外来的和尚”,想要在当地有一席之地,除了质量上投其所好以外,价格方面也要相应的下降点,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当地人购买。 总体来说,通过这种方式,中华烟既能在国内市场保持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也能在国外市场成功吸引消费者。 同样的道理,像汽油、酒类、化妆品、肉类等等也是如此。 如果把国内每升七八块钱的油,以同样的价格卖到越南,根本是卖不动的。 2022年,越南GDP总值为9513.3万亿越南盾,约合4090亿美元,对应当年9950万的总人口,越南人均GDP提升至9560万越盾(约4110美元),整体相当于中国2006-2007年经济腾飞的起点。 换句话,现在的越南相当于是2006年的中国。 越南的消费水平就那么高,如果商品价格太高,他们是支付不起的,但如果把价格适当得下降点,买的人就会变多。 而且我国和伊朗、沙特阿拉伯这些地方的原油的质量是不同的。 中东地区的原油,以其较低的硫含量和较轻的密度而著称。 低硫含量意味着在炼油过程中产生的硫排放较少,这对环境更友好,并且产出的石油产品质量更高。 相比之下,中国本地采掘的原油硫含量可能较高,高硫含量可能会增加提炼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成本。 这样一来,需要更复杂和昂贵的提炼过程来减少硫的含量,并且产出的燃料可能与中东原油提炼的燃料相比质量较低。 做个形象的比喻,中东的原油,好比是新鲜、纯净的矿泉水,清澈透明,几乎没有杂质,无需额外处理就能直接饮用。 而中国的原油,好比是一杯掺杂了沙子和其他杂质的水,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饮用。 因此,中东原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较高,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而中国原油的市场价值可能较低。 所以我国的原油在国外卖的便宜,目的也是为了更快的打开国际市场,让更多国家愿意购买和使用。 中国出口收入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我们出口的商品价格都要比国外低,都亏成狗了,为何还要持续出口? 简单来说,通过出口贸易,我们可以实现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把我国经济想象是一棵参天大树,出口贸易就像是那场灌溉这棵大树的春雨。 尽管雨水滋润了土壤,但它不要求土地的回报,因为它知道,土壤越肥沃,大树生长得越茂盛。 同样,通过出口贸易,我们不仅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越南烟,还给相关产业链送去了滋养的“雨水”,推动了国内各个产业的发展越南烟,仿佛每一滴雨水都化成了一片绿叶。 再将视线拉远一点,我们的经济大树不仅长得越来越高,还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 出口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国际市场的目光,我们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就像树叶上的绿色变得更加鲜艳,吸引着更多的生机。 在这片广阔的经济“田野”上,我们也积累了一笔丰厚的“谷粮”—外汇储备。如同储备了一仓粮食,无论是冰雹还是旱灾,我们都有足够的“粮食”应对。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 外汇储备作为经济大船上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让我们在全球金融风暴中稳稳当当,行驶得更远。 更不用说,这丰厚的“谷粮”还让我们在世界的“集市”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手握重金,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能站得更稳,说话的声音更响亮,不再是以前那个只能站在集市一角的小摊贩。 结尾 所以,尽管出口商品价格低,但是通过出口贸易,我们赚取了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发展的机会和未来的希望。 就像春天的雨水,滋养了我们这片广阔的经济“田野”。 从这个角度说,利大于弊,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