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网

香烟网>云霄烟

江湖中最后的义士—行摄在福建漳州云霄高溪庙

江湖中最后的义士—行摄在福建漳州云霄高溪庙詹念

港台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描写天地会和洪门的江湖故事。杜琪峰曾经说过“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义士”;陈可辛的《十月围城》隐晦描写了江湖人士保护孙中山的往事,金庸小说中的红花会和陈近南是否存在,江湖影片中仪式感很强的茶碗阵和开香堂对暗号是否真实?这些影视文学创作的背后,确实存在过一个真实的秘密社团帮会,就是历史上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天地会(又称“洪门”)。

天地会是当时民间秘密帮会,缘起于福建结拜异性兄弟传统,刚开始是互助互济性质,后来又提出“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属于被清政府明令追杀的组织,所以 没有正史记载。

天地会创始人和地点有各种传说,能够查到的部分资料,其秘籍《会簿》所有的版本,毫不例外全部记载天地会首次结盟地点在高溪庙或者灵王庙。相关摘录如下:

《西鲁故事》记载,清军焚烧少林寺,“救出十八人。到了云霄地面,又死去十三人。”劫余五僧走到“高溪庙中居住,”然后前往大普庵,堵着(碰见)万云龙僧长。“万大哥即同五人仍回高溪庙,相酌欲竖义旗,同心盟誓。”

《西鲁序》说,少林寺劫余五僧走到“乌龙岗高溪庙,夜里求宿,”后来又走到湖广地面灵王庙“结拜盟誓”。

《高溪庙诗》中有“云霄秋路高溪寺”,“五人结拜在高溪,”“云霄寄迹高溪寺”等字句。

起义根苗》说,少林寺劫余五僧走到丁山高溪庙,同拜万云龙为师。并有诗云“一碗洪水进其中,百万弟兄共一宗。高溪言定三碗水,朱洪出世是真龙。”“高溪庙内有关公,长板救主赵子龙。灵王庙前来分手,不觉今朝又相逢。”“洪花亭内一炉香,五龙出世立誓章。高溪开定约本字,招得弟兄万古扬。”

散见于其他版本的字句,还有“今夜带马城外入,本是高溪天祐洪。”“五祖尸骸少林寺,高溪起义万云龙。”“高溪庙内思仇日福建云霄,未愿天心妄动兵,”“来到高溪同插草,相逢明主报冤仇,”“分开各省招兵将,高溪庙里子午方。”

《会簿》中也有概括,称五祖“来到福建云霄高溪庙停了下来,他们在山上看见一个寺庙。走近时,他们看见的是祖传的灵王庙。”后来又“在高溪庙过夜。”

天地会结盟誓词“高溪庵、马溪庙明主传宗。”《洪门小引》称“结万二兄在高溪庙起义。”

从福建平和高速公路漳州云霄出口下来,就有很清楚路标指示天地会发源地的方向。

福建云霄县属于哪个市_福建云霄假香烟到底能不能抽_福建云霄

高溪庙有名的对联,也是天地会接头暗号。

金庸小说里却写错了的那副对联至今仍挂在高溪庙上庙的正门上,原对联是“地振高岗一脉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金庸错写为“地镇高岗一派江山千古秀,门相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河”。

这幅对联来源于高溪庙地形,观音亭坐山朝海,门前有三条河交汇且流入大海,这样的地利条件(山路,水路,海上通路)极方便于隐藏和撤退福建云霄,所以清朝的官兵从来就不知道天地会的总舵在云霄,就算曾经在此搜索也都是一无所获。

洪门秘籍中的灵王庙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传说故事,顺治十年(1653年)二月,郑成功部将黄廷率部从高溪乡登陆上岸,即去高溪庙祭拜,包了香灰。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攻打荷兰据守的赤崁城,一位郑军旗手的头被荷军砍掉,仍然高举大旗,勇往直前冲向敌营,结果郑成功大获全胜。后来,发现这位无头旗手,胸前佩带了有高溪庙香灰的香灰袋,圣王显了灵。故庙里有联句“辅国姓平台湾赫曜神威传异域。”

天地会的创始人,历来说法不一。近年来,秦宝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秘密社会史专家)等历史学者的观点成为主流。天地会起源于福建漳州云霄,创始人为提喜和尚,一名涂喜,名郑开,乳名洪,排行第二,俗称洪二和尚,福建云霄镇莆美高塘村人,乾隆二十六年在漳州府漳浦县高溪庙创立天地会,并于次年开始传会收徒,吸收陈彪、陈丕、破狗脸入会。

万提喜是天地会首倡者的说法得到了中国第一国家档案馆的清朝档案支持。时任闽浙总督伍拉纳在奏折中明确写道:“查天地会节经查明起于(万)提喜,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号洪二和尚”,洪二和尚也就是有些洪门秘籍中提及的万云龙。广西田林本《会簿》中记载万提喜原为高溪庙长老,“道号云龙……有万夫不挡之勇”,少林寺劫余五僧(即洪门五祖),“同拜云龙为师”。有史料及传言说明,万提喜(云龙)是位擅武之人,《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所绘提喜图像就是位手持长棍者。

提喜于乾隆四十四年去世。陈彪又收平和人严烟为徒。严烟后去台湾,发展林爽文入会,发动台湾农民起义之林爽文天地会反清起义。此时清政府才知道民间有天地会组织。官府从捕获的天地会会员口供及部分会簿中得知,天地会起源于“闽海一带”,于是在漳州、广东潮州、惠州等地大肆搜捕。但终无所获。乾隆五十七年,天地会会员陈苏老被捕,供出天地会起源于高溪庙观音亭,位于广东省惠州石城县,但后来又改说在博罗县。两广总督邓世勋遍查石城、博罗二县,均无“高溪庙观音亭”,于是便不了了之。事实上,高溪庙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东厦乡,嘉庆三年以前为漳浦县辖,故嘉庆以后的天地会秘籍中有“云霄寄迹高溪庙”之说。高溪庙依山面海,地理条件优越,进可从大海脱身,退可于山岭隐踪,至今如是。

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3月公布高溪庙和高溪观音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溪庙侧堂一个隐秘的角落,供奉着天地会发起人—提喜和尚。

由于天地会洪门属于秘密帮会,有各种隐秘的暗语系统 ,这是其中“出手就见三”的手势,具体含义就不说啦。

从高溪顶庙灵王庙,往下400米又有一座高溪观音亭,又称高溪下庙,当地人往往讲两处通称为高溪庙, 都是洪二和尚组织天地会结拜收徒所在。

观音亭一侧隐秘处,也有手持天地会手势的提喜和尚像。

云霄探访天地会遗址,还有一个提喜和尚旧址可以去看看。

百度资料如下:

郑开故居

郑开又称提喜和尚(1711~1779年),天地会创始人。出生地故居在福建云霄县莆美镇高塘村北门内东北隅。

郑开故居坐西南向东北。居屋宽三间,总长10.45米,进深14.80米,其中正厅面宽4.90米,进深4.70米。厅两侧居房均宽2.95米,深4.70米。屋顶已塌陷,屋廓清晰,尚存几道石砌墙基和三合土夯筑高出地面的残墙近米或75公分不等。200多年来,当地群众一直珍视此故宅,塌后仍保存残貌未动。

天地会洪门一个主要分支洪门致公堂,后来改堂入党,变成了中国统一战线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中国致公党,在云霄县捐助的致公小学。

云霄将军山南麓的下普庵红花亭(天地会分化出的红花会的总舵,金庸小说《鹿鼎记》写的小说原型),是洪门演义中的创始人之一郑成功的军师陈近南议事所在。

传说中的洪门前五祖就是南少林五祖(长房蔡德忠:乳名顺祥,云霄下河村人;二房方大洪:云霄向北村港内社人;三房胡德帝:云霄大埔村人;四房马超兴:又名马九龙,原籍江西;五房李式开:云霄埔顶村人),在此地结拜盟誓,图谋推翻清廷。陈近南派遣这五大部将分开到各地建立五个祖堂,天地会从此开枝散叶。

传说中下普庵有一个四通八达的洞穴,帮助逃避清兵追杀,当地村民告诉我已经填埋了。

三百年前的义士最后成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辛亥革命的成功,天地会洪门功不可没。孙中山革命初期的十几年里屡屡失败,在宣传革命中深知洪门的力量,由洪门前辈钟水养叔父介绍,于1903年冬天,毅然加入檀香山致公堂,成为四大“洪棍(棍--元帅)”之一。与孙中山同一天在国安会馆拜盟的有六十余人,当时加入洪门的会员名册,现保存在檀香山。当时华侨有90%名列洪门会册,实可称洪门为华侨之母。因为在海外,若无洪门,则华侨民族意识不可能如此坚强。孙中山重订了致公堂新章程,促进和加强了华侨的凝聚力,仅美洲七万华侨就捐了二十一万美金,支持孙中山国内革命之急需。辛亥革命时期,洪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既出钱和又出力,出钱以国外华侨洪门会员最为踊跃,出力是国内的会党尽力最多。天地会在革命中功不可没,辛亥革命前十次起义中有九次是洪门发动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六十九位是发源于福建云霄高溪庙的洪门昆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