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网

香烟网>云霄烟

人间烟火处 老村焕新彩

“以前人们到尼山村都讲:‘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屎成堆。’你们再看看现在是不是不一样了。”李书刚打趣道,在场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李书刚今年36岁,早年和他舅舅一起在外跑运输,但随着父母年岁增大,有时生病、有事他也无法在身边照顾。2010年,孝顺的李书刚决定回家,接下父亲手里的锄头。

尼山村是李书刚的老家,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余新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由于位置比较远,地势偏僻,以前在这里住着的三十多户人家大多都搬离了村子。

但近年来随着产业多元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搬出去的农户又陆续回来种起了尼山的田私自造烟的村子,大春种烤烟、玉米,小春种豌豆、蚕豆等,老村落的农田又渐渐“充实”了。

农村发烟_小村子造20年假烟_私自造烟的村子

彭敬琼正在帮李书刚家采收豌豆。李重庆摄

彭敬琼正在帮李书刚家采收豌豆。李重庆摄

尼山村的烟火气更浓了

随着老村旧房的改造,撂荒的田地再次深翻,大伙儿增收渠道增多。如今的尼山村,目之所及皆是青葱碧绿,脚到之处皆是清爽洁净,田地里的烤烟、水稻排排展开,时不时传出几段“哞哞”的牛叫声……老村人民可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私自造烟的村子_小村子造20年假烟_农村发烟

来到李书刚家的牛圈前,几头母牛和新生的牛犊,大大小小十多头,牛圈干净整洁。这是李书刚养牛产业的一部分,他今年已经卖出了十多头牛,有了十来万的收入。

牛圈门口用麻袋装好的牛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问到这么多的牛粪是不是都下田做农家肥时,一旁站着的李书刚母亲笑意盈盈地说道:“现在的牛粪都是卖钱的。”

“这些牛粪晒干后统一拉到天山村委会,卖给种植芦笋的基地,十块钱一袋,一袋大约二十到三十斤。十四五头牛的话,一年下来能卖一两万元私自造烟的村子,现在牛粪也可以赚钱了。”李书刚高兴地说。

现在的尼山村早已改变了传统的小规模人力放养方式,进行规模化科学圈养,没有了所谓的“近看牛屎成堆”,也避免了污染附近的水源、空气和土壤,减少蚊蝇等大量害虫的滋生。加之近年来政府、烟草等部门实施的粮烟协调发展,在专业技术员指导下,农田种植、施肥等技术规划也更加科学合理。

私自造烟的村子_农村发烟_小村子造20年假烟

堂弟张兆辉家的牛圈就在李书刚家牛圈的对面,整洁的牛圈里有序地拴着十几头牛,午后的牛群悠闲地吃着自制的有机草料,每头牛面前都摆着一个自制饮水装置,渴了就能自动触碰喝水。

“以前秸秆拿来直接喂牛吃,吃不完的既浪费又不易腐熟,现在加工后的秸秆不仅牛爱吃,而且吃得也更干净了。”张兆辉有一套自己的饲料加工方式,他展示着喂养的饲料,侃侃而谈。

在尼山村,像李书刚和他堂弟这样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有十多家,曾经的“牛屎粑粑”在统一收购处理的生态循环中摇身一变成为了村民增收的路子。村民们将玉米、豌豆等秸秆加工成精饲料,不仅为养牛提供了优质草料,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生活的“聚宝盆”更满了

农村发烟_私自造烟的村子_小村子造20年假烟

跟随李书刚来到共和镇余新村委会附近的田地里,放眼望去,成排成行的烤烟田延伸到尽头,一棵棵小烟苗拔节而上,昭示着新一年的希望。

李书刚家今年流转了60多亩地,种了80多亩烤烟,上一季种了22亩豌豆,有八九万元的收入。“现在流转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连片的,那边的机耕路也修好了,机子直接开到田里深翻、起垄,种起来更方便,我们也轻松了很多。”李书刚深有感触。

李书刚所说的连片种植得益于牟定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2022年该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个,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4.9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98万亩,新增耕地0.14万亩,让农户成为实实在在的受惠者。

化零为整是对策。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也为今年前期连续干旱天气下按时按质推进全县大农业生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村子造20年假烟_农村发烟_私自造烟的村子

“天气太旱了呀,还要感谢烟草部门的同志,给我们拉水、蓄水,帮着我们一起浇水,还按时疏通这些沟渠,防止下雨水涝,就盼着下雨了啊!”李书刚望着眼前的田地,感激在心,也着急在心。

“为确保旱涝保收,发展好支柱产业,今年第一期投入抗旱资金35万元,守护好农户的‘钱袋子’是我们的职责。”牟定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说道。

产业兴、百姓安,守护发展好一方产业就是守护千家万户灯火明。一年来,牟定县利用好烟田余肥、烟杆、烟墒,大力发展大粒蚕豆、豌豆、萝卜等烟后产业,提高农田综合产出率,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牟定县坚持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土地流转乡、村两级流转服务网络不断成熟,农户在流转土地,多元发展中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走绿色发展之路,2022年全县建成并投入使用新能源电烤房300座,今年来在建设中的有190座,实施大田生产STP项目,烟田地膜全回收,加强农残检测等;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守好人民幸福生活“聚宝盆”。

如今的余新村不仅生产致富的路子多了,产业发展更稳了,人居环境整治也有了新高度,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深入推进,以往随风飞扬的垃圾安心“住”进了绿白相间的“新家”,篱笆小院、特色花卉,一步一景美化打造徐徐展开......村民的日子如村口争相含笑的燕子花,沐浴阳光愈加鲜红靓丽。(李重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