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权威发布(一)
时间:2022-09-19 22: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次
中共中央宣传部9月7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介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李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这十年,是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的十年。 这十年,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老一幼”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十年。 这十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 这十年,是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织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的十年。 这十年,是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双提升的十年。 这十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十年。 这十年,是卫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更深更广的十年。 总的来说,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权得到充分保障健康,更加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将继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健康之基。 如何畅通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秦怀金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采取多种措施,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一是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底,全国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14%的乡镇卫生院已设置中医馆。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是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畅通基层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扩大基层人才供给。截至2020年底,城乡每万居民拥有0.66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82.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8.92%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了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 三是广泛推广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各地依托现有中医医疗机构加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截至2020年底,86.0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1.03%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四是开展中医药城乡对口支援。统筹40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99家县级中医医院,采取驻点帮扶、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持续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是否影响经济发展?是否会继续坚持下去?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 常继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防控,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也是中央一以贯之的要求。评价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成本要算总账,应该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算大的经济账、大的社会账、大的民生账和大的健康账。我国的防控理念一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控措施的目的就是最大可能减缓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当然这些措施也难免会对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一些不便,但坚持“全国一盘棋”,在有疫情的地区采取局部的、严格的防控措施,保证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和人群的正常生产生活,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如果算总帐,我们的防控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威胁仍然存在。我们必须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因时因地因势不断优化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也是遵循科学规律的现实选择。 深化医改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启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一级巡视员 朱洪彪 党的十八大以来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设置了12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5万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2019年下降了9.3%,就医秩序更趋合理。 二是群众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基本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推进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已经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开展药品谈判议价工作,平均降价超过50%。 三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导向更加突出。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改革完善疾控体系,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开展医养结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和工作模式不断创新。 在深化医改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维护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各项医改政策协同联动、落地见效。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龄化问题有哪些规划和举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 王海东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这是个重要的窗口期。“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老年人的预防保健。持续开展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老年心理关爱四大行动,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的能力。 二是做好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工作。持续推动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2025年这个比例要达到60%以上。同时加强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建设,大力建设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各项方便老年人就医的举措,切实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三是做好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工作。我国有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要做好对失能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工作,为他们提供从专业机构到居家社区的全链条的长期照护服务。 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将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资源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壮大医养结合服务队伍。 五是强化老年健康的保障。加强老年健康领域的学科发展,培养老年健康领域的人才队伍,健全老年健康领域的标准规范,强化老年健康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 总之,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致力于建立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的综合连续的、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 我国当前的人口形势如何?未来将如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监察专员 杜希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健康,作出逐步调整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重大决策,先后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面两孩政策、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由政策调整前的35%左右提高到近年来的5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水平。优生优育水平不断提升,母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普惠托育服务开局良好,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及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形成。配套支持措施不断完善,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 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面临一些深刻变化: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们将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保障人口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文字整理:陈秀超 视频剪辑:朴沁莹、王建坡(实习) (责任编辑:admin) |